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30篇
  免费   1952篇
  国内免费   1396篇
耳鼻咽喉   269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268篇
基础医学   1727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5056篇
内科学   3527篇
皮肤病学   320篇
神经病学   836篇
特种医学   10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3409篇
综合类   10180篇
预防医学   3927篇
眼科学   407篇
药学   3832篇
  55篇
中国医学   4024篇
肿瘤学   915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822篇
  2022年   675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822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929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737篇
  2014年   1761篇
  2013年   1529篇
  2012年   1906篇
  2011年   2016篇
  2010年   1937篇
  2009年   1848篇
  2008年   1864篇
  2007年   1958篇
  2006年   1870篇
  2005年   1994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585篇
  2002年   1284篇
  2001年   1257篇
  2000年   1086篇
  1999年   954篇
  1998年   743篇
  1997年   704篇
  1996年   627篇
  1995年   621篇
  1994年   555篇
  1993年   466篇
  1992年   376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312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264篇
  1987年   241篇
  1986年   225篇
  1985年   203篇
  1984年   156篇
  1983年   157篇
  1982年   150篇
  1981年   120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6篇
  1965年   22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41.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经皮椎间盘摘出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术(PLD)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5例,先行PLD,后行椎间盘内及椎旁注射臭氧。结果25例病人治疗后经一年随访,治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无一例并发症。结论PLD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可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报道将机械吻合法用于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以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初步研究评估了8例采用手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线性及环状吻合器,进行了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结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77.5m in,平均住院时间为4.13d。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出现,且吻合连续完整。术后12个月,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其余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是一种用于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的外科治疗方法。技…  相似文献   
44.
急性肺栓塞时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肌红蛋白(Mb)含量变化,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监测栓前、栓后5、30min,1、2h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及栓后4h血清cTnT与Mb含量。结果急性肺栓塞后血清cTnT与Mb含量升高。急性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下降,肺血管栓塞后15~30min降至最低值,30min后趋于平稳。右冠血流量下降程度与肺栓塞面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及血清心肌结构蛋白含量升高为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缺血改变提供了直接证据。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急性肺栓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45.
46.
甘露醇治疗急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及脑脊液(CSF)细胞学资料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特点:头痛123例(86.62%),头晕19例(13.38%),发热26例(18.31%),视物模糊10例(7.04%)。CSF检查及免疫标记:全部患者CSF中均发现癌细胞;癌细胞上皮膜抗原(EMA)( ),细胞角蛋白(CK)( ),CD1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其中99例(69.72%)CK低分子( )、高分子(-),诊断为转移性腺癌;33例(23.24%)CK高分子( )、CK低分子(-),诊断为转移性鳞癌;10例(7.04%)CK高分子( )、CK低分子( ),考虑为腺鳞癌。105例找到原发灶,其中67例(47.18%)确诊为肺癌;23例(16.20%)在消化道内找到原发灶;9例(6.34%)为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癌各1例。另有37例(26.06%)未找到原发灶。诊断明确的患者中,15例失访,另90例中有82例(91.11%)于确诊后3~14个月死亡。未找到原发灶的患者中,有6例失访,另31例中有28例(90.32%)在确诊后2~13个月内死亡。结论脑膜癌病患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伴有发热及视物模糊。CSF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主要依据,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可以确定转移癌细胞。脑膜癌病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8.
大面积烧伤治愈后期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5岁。不慎被火焰烧伤全身,伤后5 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输液3 000 ml,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1 000 ml。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楚、鼻毛烧焦、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烧伤,总面积85%TBSA,四肢、前躯创面苍白,面积45%TBS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白细胞10.38×109/L、中性粒细胞0.92、红细胞3.39×1012/L、血红蛋白96 s/L。尿常规结果:红细胞(+++)、白细胞(++)、蛋白(++)。丙氨酸转氨酶33 m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37 mmol/L、总蛋白47.9g/L、白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明确集中的电话干预能否降低慢性心衰门诊患者死亡或因心衰加重而住院的发生率。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地点:阿根廷的51个中心(包括公立、私立的医院及流动设施)。参与者:1518例患有稳定的慢性心衰且已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的门诊患者,由心脏科主治医师分层后随机分为电话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一个中心通过护士频繁的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教育、辅导和监督。主要观察指标:全因死亡或由于心衰加重而住院。结果:99.5%的患者完成了全部随访。常规治疗组758例患者中由于心衰加重而住院或死亡的比例(235…  相似文献   
50.
脉络丛癌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