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第二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2)切断术及第三肋骨表面交感神经链(R3)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头汗症效果。方法 65例原发性头汗症患者,实施R2节段手术23例(A组),R3节段42例(B组),通过随访术后头面部出汗程度,代偿性多汗,患者满意程度等评估两种术式优缺点。结果随访61例患者,A组19例患者头面部多汗缓解,2例单侧缓解。B组35例缓解,2例单侧缓解,3例复发,两组之间头面部多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5.2%)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与B组(95%)相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代偿性多汗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A组为90.4%,B组为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头汗症安全、有效,并可减少重度代偿性多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紫外线照射后无毛鼠皮肤纹理的变化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80~320nm)]及UVA+UVB照射无毛鼠,观察不同种类紫外线对无毛鼠皮肤纹理的影响,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无毛鼠经紫外线照射20周、UVA总计量222J/cm^2,UVB总计量5.9J/cm^2。通过肉眼、皮纹放大及应用彩色皮肤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对接受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后的无毛鼠皮肤纹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皮纹细腻,皮沟、皮脊分布均匀,无明显角化。UVA组:皮肤略显粗糙,皮沟、皮脊分布尚均匀,无明显角化。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未照射组差异不明显。UVB组:皮纹粗乱,皮沟加深、加宽,皮脊增宽,分布不均匀,皮肤明显角化。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未照射组差异显著。UVA+UVB组:皮纹更加粗乱,皮沟加深、加宽、皮脊增宽,分布不均匀,皮肤角化更加明显。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对UV照射后无毛小鼠皮肤纹理的结构和定量分析表明,UVA对皮肤皱纹的产生作用不明显,UVB、uVA+UVB对皮肤皱纹的产生明显,UVA、UVB有协同作用,UVB是紫外线造成皮肤皱纹产生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PA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AR-1表达与肺癌转移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80例肺癌组织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59例(73.8%)。有转移组的56例中PAR-1阳表达数为48例(85.7%),无转移组的24例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11例(45.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有转移病例(7.84±6.11)和无转移病例(4.48±2.59)组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则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组织(6.505±3.086)与肺组织(2.91±1.97)及原发灶(6.505±3.086)与转移灶(10.827±2.20)各组之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度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PAR-1可能在肺癌进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R-1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侵袭和转移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55.
肺癌中凝血酶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凝血酶受体(PAR-1)在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AR-1与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m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PAR-1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1在52例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别为:腺癌14/20例、鳞癌6/16例、大细胞癌6/10例、小细胞癌中4/6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多位于癌巢周边,1例侵及支气管软骨处的鳞癌癌巢及另1例低分化腺癌脉管内的癌栓呈明显阳性,1例腺癌组织周围的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灶呈明显阳性。Westem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高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结论 PAR-1在各种组织类型的人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比例表达。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PAR-1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6.
为了预防甲状腺术中损伤喉上神经,我们自1995~1998年来用了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与静脉I~11级晚支的方法处理甲状腺上级,共行手术50例,喉上神经均未损伤。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42例。病程最长20余年,最短6个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分切除术20例。其中包括原发性甲亢4例,甲状腺腺癌20例。1.2手术方法在甲状腺真假被膜间分离结扎上动脉与静脉互~11级腺支。多数可采用结扎1级腺支的方法。首先结扎腺体上极前面1级分支,然后把上级向外翻转或在上极前面互级分支下面向深…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KRAS基因突变与核苷酸还原酶亚基M1(RRM1)、Ⅲ型β微管蛋白(TUBB3)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NSCLC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手术中从肿瘤中心切取。使用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69例NSCLC组织样本中,28例为EGFR基因突变(40.6%,28/69),13例为KRAS基因突变(18.8%,13/69),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P=0.005)、病理类型(P=0.036)、吸烟史(P=0.029)相关。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P=0.007)。TUBB3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相关(P=0.008),RRM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与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RRM1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突变型患者TUBB3 mRNA表达水平比KRAS野生型患者高(P<0.05)。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对评估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及抗微管类药物的疗效有重要意义,尤其在KRAS突变型NSCLC患者中,抗微管类化疗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这有利于指导化疗药物方案的制定,促进NSCLC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8.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联合战役具有参战军兵种多,保障范围广,保障空间大,保障对象多,战场情况变化快的特点,这些都给卫勤保障带来新的挑战.此次联合卫勤保障演习是我国陆军、空军首次联合举行卫勤演习,同时也是空军自组建以来规模最大、参演人员最多的一次卫勤演习.演习的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我军战时联合卫勤保障能力及战场应变能力.笔结合参加联合作战卫勤保障实践,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9.
microRNA(miRNA)是20世纪90年代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中发现的,是一类长度约为21~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1]。很多相关的报导阐述了miRNA在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个体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方法 82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双侧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于第4肋骨表面水平切断交感神经链,同时切断旁路传导纤维(Kuntz束).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有效率100%,其中,15例手掌完全干燥,67例在精神紧张和/或环境温度过高时掌心略潮湿,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62例无代偿性多汗,20例出现转移性出汗,表现在前胸和后背17例,表现在臀部和大腿内侧1例,表现在腘窝2例,均症状轻微.结论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轻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