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随着耐药致病真菌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攀升,其死亡机制的探讨也成为了热点.致病真菌的凋亡是由许多信号通路、调节因子和效应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致病真菌的凋亡与真菌的自体吞噬、线粒体凋亡通路、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变化等密切相关.凋亡通路作为抗真菌药物研究的新靶点,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对致病真菌凋亡通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温经膏穴位贴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p53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温经膏穴位贴敷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温经膏穴位贴敷于荷瘤小鼠相当于人体的大椎和肺俞穴 ,观察温经膏对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及 p53基因的影响。结果 :温经膏贴敷组细胞凋亡指数与CTX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荷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温经膏贴敷组和CTX组均无p53基因阳性表达及突变 ,贴敷对照组和荷瘤组有p53基因阳性表达及突变。结论 :温经膏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可能有恢复抑癌基因 p53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体外培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并分别用RT-PCR及FISH方法检测培养的细胞中bcr-abl的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到贴壁细胞成梭形生长,其细胞表型主要特点为Hk1+CD-31 CD-34,95%的细胞处于G0/G1期,并且能够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克隆可能起源于比造血干细胞更高水平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34.
35.
腹针治疗面神经炎68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面神经炎,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耳(Bell)麻痹.中医学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是针灸科的常见症.薄智云老师来本院针灸科指导后,笔者运用薄氏腹针疗法对面神经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 1974 - 0 1~ 2 0 0 1- 0 1间患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切口采用延迟缝合或Ⅰ期缝合 ,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74 - 0 1~ 1986 - 10期间 ,共治疗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 15 1例 ,男 79例 ,女 72例。年龄 6~ 83岁。手术切口采用延迟缝合。 1986 - 10~ 2 0 0 1- 0 1期间 ,收治疗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 30 0例患者 ,男 15 3例 ,女 14 7例 ,年龄 5~ 79岁。手术切口采用Ⅰ期缝合。2 结果 (见表 1)表 1 Ⅰ期缝合和延迟缝合的切口感染率切口缝合例数切口感染例数 坏疽(% )穿孔(% )感染率(% )Ⅰ期缝合 30 0 2 7 1 …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粗针膻中穴埋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COPD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20例.粗针埋针治疗组选用粗针针刺膻中穴,每次进针70 mm,留针4 h;传统毫针治疗组选用传统毫针针刺膻中穴,每次进针35 mm,留针0.5 h;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中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只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记录治疗后1、2和4周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和撤机时间.结果各组治疗后第1周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第2周和第4周粗针埋针治疗组呼吸机撤机成功率(60%,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5%)和传统毫针治疗组(25%,30%),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粗针埋针治疗组呼吸机撤机时间[(18.8±14.9)d]明显短于对照组[(30.1±17.7)d]和传统毫针治疗组[(32.7±18.6)d],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撤机过程中采用粗针膻中穴埋针治疗能缩短撤机时间且安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行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效果。方法: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病例3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作常规腮腺恶性肿瘤根治手术。B组20例行保留面神经腮腺并肿瘤切除术,尽量将肿瘤切除干净,然后在怀疑有肿瘤残留或安全边界不足处放置125I放射性粒子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UICC分期、病理分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观察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A组13例有面瘫症状,4例复发;B组无一例出现面瘫症状,无一例复发。结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辅以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内放疗疗效可靠且方法安全、操作简便,可有效降低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