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啮齿动物牙胚发生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啮齿类动物牙胚发生发育研究的现状,着重综述了啮齿动物牙胚发生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对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实用的角度分析了使用医学原版英语教材的重要意义,为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20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A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术,15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1(平均12)个月。20例四钉固定无改变2例,部分改善5例,余均完全复位。15例六钉固定椎体复位达90%-100%。脱位完全纠正。术后近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满意,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部扩张手术中纤维包膜的减张作用。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5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面部瘢痕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9~33岁,平均24.5岁。增生性瘢痕19例,挛缩性瘢痕2例;瘢痕持续时间1~31年;瘢痕范围4 cm×2 cm~25 cm×10 cm。一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入面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术后按期扩张。二期手术时术中保留基底部纤维包膜并与附近骨膜等相对固定的组织缝合固定,再将皮瓣侧纤维包膜或真皮固定于基底部纤维包膜,以稳定口角、下睑等面部重要结构位置,减少切口张力,维持面颈部重要形态结构。结果一期术后出现扩张器渗漏1例,感染1例,分别经及时更换扩张器后未影响二期手术。患者二期术后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0.2个月;其中12例获1年以上随访。均未出现明显口角歪斜、眼眉牵拉、睑外翻等,扩张皮瓣外观、色泽和弹性佳,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面部扩张手术中,利用扩张的纤维包膜可以起到减张和保持口角及下睑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手术的设计方法。方法:采用与Cohen类似的方法,术前设计进行了改良,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结合改良设计方法做完善的术前设计,确定切口位置、新乳头的大小及位置,避免术中随意更改。结果:自2002年8月起,共行14例,经术后3~18个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形态自然,乳头乳晕感觉正常。结论: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辅助设计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设计简单、可灵活变化,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痛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15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术前术后常规抗痨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血沉,摄X线片.[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1个月,结核病灶区无复发、植骨块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4~8个月.[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股骨髁部C3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股骨髁部骨折病人分别采用克氏针、空心拉力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以及DCS实施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全部35例病人进行随访18~30个月,平均为24个月.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主观满意度评估情况:分值在85 ~ 100分为优,共18例(18/35,51.43%);分值在70~80分为良,共9例(9/35,25.71%),分值在60~69分为可,共7例(7/35,20.00%),分值小于60分者为差,共1例(1/35,2.86%),优良率达77.14% (27/35).术后有33例病人达到骨性愈合,余者2例病人骨延期愈合.有严重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1例,最终疗效评估为差.结论 对股骨髁部C3型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重视解剖复位及牢靠内固定,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介导的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是否优于普通双相接种法和传统静滴接种法。方法:用传统静滴法(对照组)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组)、乏血小板血浆(PPP组)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并用其修复山羊颅骨临界缺损,术后3月通过CT扫描、组织病理学观察三组动物颅骨缺损处成骨情况。结果:PRP组的成骨量显著较PPP组合和对照组(P〈0.05),PPP组合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PRP介导的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在体内早期成骨优势显著;PRP双相接种法是安全、简便、实用、高效的细胞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毒藜碱肌肉注射形成先天性腭裂山羊模型的方法以及先天性腭裂畸形对山羊面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取40只8~12月龄杂交波尔雌性山羊,体重35~55 kg,以配种日期定为孕0 d,于孕30 d经B超确认怀孕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取30只实验动物按照注射剂量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n=10),分别于孕31~42 d肌肉注射毒藜碱10、15、20 mg/d;余10只作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每组于孕120 d及出生后1个月,各取5只胎羊或小羊行头颅三维CT重建,测量上颌最前磨牙前方的两侧凹陷处间距(PPMM),及以此线为基准测量上颌骨最前点至此线的垂直距离(APMM);完成三维CT重建后行硬腭大体观察,并制备干颅行上颌骨前后向及宽度发育情况观察。结果实验组3母羊注射药物后全部流产;实验组2母羊注射药物后2只流产,余8只维持妊娠。孕120 d取材时,实验组1取出5只胎羊,均无腭裂;实验组2取出5只胎羊,其中3只腭裂,上颌发育不足;对照组取出5只胎羊,均无腭裂。出生后1个月,实验组1有11只小羊娩出,均无腭裂;实验组2有7只小羊娩出,其中5只腭裂,上颌骨明显发育不足,饲养及进食困难;对照组有8只小羊娩出,均无腭裂。硬腭及干颅大体观察见实验组2上颌骨明显发育不足。实验组2的孕120 d胎羊及出生后1个月小羊PPMM及AP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的5只腭裂小羊存活1~2个月。结论采用孕31~42 d肌肉注射毒藜碱15 mg/d,可以制备先天性山羊腭裂模型,形成的腭裂山羊面型特征基本符合人类腭裂畸形面中部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