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清胸苷激酶(TK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的检测来提高喉癌的诊断率,并研究他们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喉癌受检者、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TK1,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检测SCC-Ag。结果喉癌患者血清TK1、SCC-Ag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K1及SCC-Ag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5%,明显高于各个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1.2%、69.3%,P〈0.01)。血清TK1及SCC-Ag含量与喉癌的分期有关,其中均随喉癌的分期增高而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TK1、SCC-Ag在喉癌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均随喉癌的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在喉癌的检测中TK1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而SCC-Ag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低,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喉癌检出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从而可以提高喉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对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增生性滤泡反应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浸润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其在喉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重新制备 4 7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喉癌患者的 15 7枚颈淋巴结石蜡切片 ,用抗S 10 0、CD4 5RO和CD2 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抗生物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vidin biotinperoxidase,ABC)法显示DC和增生性滤泡的分布并检测其密度。根据增生性滤泡反应的特点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增生型滤泡反应的程度与类型和DC浸润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术后生存 5年以上的患者淋巴结中滤泡计数和DC浸润密度明显多于生存期少于 5年者 (P <0 0 0 1)。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淋巴结中的滤泡计数和DC浸润密度较有转移组亦有明显增加 (P <0 0 0 1)。具有T细胞增生型滤泡反应的患者比T细胞非增生型患者有较高的 5年生存率 (P <0 0 1)和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 (P <0 0 5 )。结论 颈淋巴结中增生性滤泡反应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潜能。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密度和增生性滤泡反应的程度及分型反映了该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态 ,可以共同作为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研究喉鳞癌中△Np63和△Np73的表达及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情况.结果 △Np63和△Np7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4/40)和82.5%(33/40).喉癌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01).△Np6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Np7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喉癌组织中△Np63和△Np73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6,P>0.05).结论 △Np63和△Np73可能作为癌基因维持肿瘤细胞干细胞样的增殖特性,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喉癌成瘤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告两例经前正中额部骨瓣颅内外联合入路施行泛眶切除术。术中先切开掀起额骨骨瓣,显露前颅凹底,处理硬脑膜和大脑额叶的受侵部分,然后显露切断鼻根和颌骨额突,最后切断筛骨两侧和后部以及额骨的眶部,包括受肿瘤侵犯的眶内容物一并整块切除。本手术符合肿瘤外科原则、显露清楚,可直视下探查和处理颅底和颅内的受侵组织,对挽救部分较晚期鼻腔、额、筛窦恶性肿瘤患者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也有创伤大、毁容严重、危险性较大等缺点。术中应防止损伤上矢状窦,仔细修补硬脑膜,术前术后应重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PAK1(p21 activated kinase 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AK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62例喉癌中PAK1基因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为72.58%(45例),PAK1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 喉癌中PAK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上调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良预后有关,表明PAK1可能成为喉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6.
VEGF—C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的一型。本病虽属分化型癌,但很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也进入了基因水平。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对颈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浸润密度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DC在喉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7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喉癌患者的 15 7枚颈淋巴结石蜡标本被重新制备 ,用抗S 10 0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DC的分布并检测其浸润密度。结果 无转移组淋巴结DC浸润密度平均为 (5 2 2± 16 0 )个 /mm2 ,有转移组平均为(38 3± 14 9)个 /mm2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术后生存期超过 5年者 2 0例 ,其颈淋巴结中DC密度平均为 (6 1 6± 19 6 )个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