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Smad4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在TGF-β家族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技术,使肝癌细胞中Smad4低表达,观察Smad4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Smad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经包装、浓缩及检测病毒滴度后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检测Smad4的表达;筛选出2组Smad4干扰效率高的细胞,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对照组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的肝癌细胞(RNAi-NC);细胞划痕及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ascin和cortact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酶切、PCR结果表明Smad4的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较之SMMC-7721组和RNAi-NC组,RNAi-Smad4-2组及RNAi-Smad4-12组细胞的划痕愈合时间更快,3D培养环境中干扰组细胞边缘不规则,向周围凝胶渗透;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fascin和cortactin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SMMC-7721组和RNAi-NC组细胞(P<0.05)。结论低表达Smad4后可通过上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scin和cortactin,进而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尚无确切的特效治疗方式,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肝-肠轴影响肝功能,肠道菌群失调是NAFLD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预防和减轻NAFLD的发生、发展。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被认为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在NAFLD中的治疗作用还未明确。此外,FMT治疗NAFLD的潜在分子机制也尚未阐明。本文就FMT治疗NAFLD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发掘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FMT作为治疗NAFLD的有效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估经内镜粘膜下注射自体血用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74例经内镜确诊的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分析粘膜下注射人自体全血用于EMR和人自体50%血浆用于ESD的内镜和病理特征。结果相比生理盐水,41例患者消化道粘膜下注射自体全血后EMR实验和33例患者注射自体50%血浆后ESD实验所获取的病理组织均提示组织水肿显著减轻(P<0.002),产生的有效钝性分离显著增加(P<0.001)。结论利用人自体血液作为粘膜下注射试剂,相比生理盐水,能减少注射所致粘膜组织损伤,增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的有效钝性分离,这可能对减少内镜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促进术后溃疡愈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消创液治疗烧伤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创液(系山东省济南天源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是纯中药液体制剂。具有抑菌、杀菌、收敛、生肌、抑痒、止痛、促进愈合、减少瘢痕挛缩等功能。近年来我们应用该药治疗不同烧伤创面的患者,并与1%磺胺嘧啶银霜对比,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72例选自我院1998~1999年收治的病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86例;男214例,女158例;年龄8个月~83岁,平均年龄32岁。烧伤面积5%以下197例,6%~10?例,11%~20b例,21%~30例,40%以上11例。用药面积:治疗组,小于2?例,3%~5X例,6%~10'例,10%以上15例;对照组,小于2?例,3%~5a例,6%~10%例,10%以…  相似文献   
45.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73例救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收集 1995~ 1998年利川市人民医院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12 4例,采用其中资料完整的肺出血型病例 73例,就如何避免肺出血先兆期向出血期或垂危期[1]发展,如何在出血期或垂危期进行急救作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本组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 73例,其中男 62例,女 11例,年龄 16~ 55岁,平均年龄31.5岁,发病时间 8~ 10月,农村患者 56例,城区患者 7例。诊断标准 以文献[2] 为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2 )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并压…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作为一种全新的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结肠给药途径的方法学、安全性及临床用途。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结肠途径TET用于FMT和(或)结肠给药的全部患者。就TET操作用时、成功率、TET管保留时间、影响TET管保留的因素、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共257例患者接受结肠TET,其中130例(50.6%)用于菌群移植,8例(3.1%)用于结肠给药,118例(45.9%)用于FMT联合结肠给药,1例(0.4%)植管后未完成治疗。植管操作用时(10.0±2.8)min,使用组织夹(3.5±1.0)枚,植管操作成功率100.0%(257/257)。以维持保留TET管为治疗目的的160例患者TET管保留时间(9.3±3.8)do多变量分析表明组织夹类型是影响TET管保留时间的独立因素(P=0.001)。TET后9例(3.5%)诉轻度肛门不适,4例(1.6%)行动不便,3例(1.2%)肛门疼痛,2例(0.8%)轻度腹痛,2例(0.8%)轻度腹胀,1例(0.4%)少量肛门出血,无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对结肠TET满意度为97.3%(250/257)。结论结肠TE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的介入内镜新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全结肠途径菌群移植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L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病史、结肠镜下表现及活检的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C患者患有长期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浸润的淋巴细胞多为CD3、CD45RO阳性.结论 LC是一类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疾病,依据临床病史、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8.
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phincter-reserving operation,SPO)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比分析采用DST者32例(研究组)与采用单吻合技术者(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4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后两组大部分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正常.D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9.38%),吻合口狭窄4例(12.5%),吻合口出血1例(3.13%),局部复发2例(6.25%);S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4.65%),吻合口狭窄3例(6.98%),吻合口出血2例(4.65%),局部复发2例(4.65%).结论:DST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是有效、安全的,能够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9.
传统的消化道解剖分段是将整个消化道以Treitz韧带(也称屈氏韧带或十二指肠悬肌)为界,划分为上、下消化道两部分。然而,Treitz韧带是一个非手术不可简易定位的标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名词"中消化道"改变了大家对消化道的传统分段概念的认识。新定义以十二指肠乳头、回盲瓣为标志,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中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本文首次在中国学术期刊上阐释和讨论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50.
背景: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不仅具备超强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更为安全.目的:就纳米银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抗菌机制、生物安全性、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概述,以期纳米银材料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03关于纳米银抗菌机制及生物安全性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nanosilver;antibacteria;biofilm;bio-saf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纳米银抗菌机制、细菌生物膜、以及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共得到12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2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纳米银材料由于其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特性,容易与病原微生物密切接触,从而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应,因此具有抗菌范围广、持续杀菌时间长等优点.其抗菌广谱抗菌作用机制的深入,将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的纳米抗菌药物和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人类细菌感染的广谱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