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肺隐球菌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影像学检查,由于肺隐球菌感染肺部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如磁共振诊断失误,很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或误治的不良后果。笔者通过总结近三年来我院经明确诊断的2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的磁共振表现,为今后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胃镜主要表现为浅表糜烂和溃疡,常为单发;好发于胃窦部(56.00%),以Ⅱ型居多(64.00%).结论 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可靠方法之一,当怀疑患者存在恶性病变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促进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临床结果及探讨预后因素。  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33例无转移LA-NPC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是否行诱导化疗分为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A组)209例与同期放化疗组(B组)2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法双侧检验, 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  结果  A组、B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FFS)、无瘤生存率(FFS)分别为87% vs. 88%、95% vs. 95%、85% vs. 85%、81% vs. 81%;A组、B组的5年OS、LR-FFS、D-FFS、FFS分别为80% vs. 82%(P=0.503), 95% vs. 93%(P=0.673), 82% vs. 82%(P=0.992), 78% vs. 77%(P=0.851)。两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Ⅲ期鼻咽癌, A组FFS优于B组(P=0.075)。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临床分期晚、颅神经侵犯、贫血、N分期晚为OS、D-F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与同期放化疗相比,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未提高LA-NPC的OS、LR-FFS、D-FFS及FFS, 但具有改善Ⅲ期鼻咽癌FFS的趋势。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不是鼻咽癌的必选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生存预后的关联.方法 对2015-01-01-2018-06-3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科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及...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异常特性,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直接分离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并对其分布及体外铜离子介导的氧化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与对照组无差别,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滞时间缩短48%,差异显著(P〈0.001),显示其易于氧化。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水平显著升高,氧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滞时间高度相关(r=-0.45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并优化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弹性蛋白降解产物(EDP)的检测;观察弹性蛋白和EDP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例,健康对照人群10例,应用竞争法ELISA检测两组人群EDP表达水平,应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人群弹性蛋白水平。根据建立的剂量-反应曲线和曲线拟合的程度,选择最佳的竞争法ELISA检测EDP的条件。结果成功建立并优化竞争法ELISA检测EDP的条件,标准曲线呈线性拟合,R~2=0.99。通过对弹性蛋白和EDP的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弹性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19±12.17)ng/ml vs.(1.90±0.46)ng/ml,P0.05)],而EDP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8.20±1.80)μg/ml vs.(60.80±1.46)μg/ml,P0.05]。结论弹性蛋白和EDP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脑梗死位置与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P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发病24 h内、未行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项目较基线升高大于或等于2分作为PMD的诊断标准,比较PMD组与非PMD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梗死位置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M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分为PMD组(45例)与非PMD组(76例).PMD组内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26.7% vs.5.3%,P=0.001).穿支动脉区梗死的发生率在PMD组与非PM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 vs.35.5%,P=0.463),进一步将穿支动脉区梗死分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及脂质玻璃样变(LD)后.PMD组中BAD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 vs.9.2%,P=0.005).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内分水岭梗死(OR=9.750,95% CI:2.828~33.612,P=0.000)与BAD病变(OR=6.036,95% CI:2.119~17.190,P=0.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分水岭梗死、BAD病变可以预测PMD的发生.梗死位置有助于发现脑梗死进展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8.
儿童的肱骨外髁骨折亦称为肱骨外髁骨骺骨折,骨折部位常累及到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之桡侧部。因为肱骨外髁骨折部位大部分由软骨构成,由于X线片软骨不显影,而且年龄越小,软骨越多,所以经常容易发生漏诊,治疗不当导致发生骨折不愈合,从而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18例,取得满意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10岁,平均7.6岁。右侧8例,左侧10例。骨折的原因:摔倒伤12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2例。病理变化分型:Ⅱ型(侧方移位型)10例,Ⅲ型(旋转移位型)6例,Ⅳ型(骨折脱位型)2例。伤口变化情况分  相似文献   
49.
目的:应用双排CT进行平扫加增强双期和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多发转移瘤的CT表现及特征,以期提高肝多发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认识。方法:肝多发转移瘤患者21例均行平扫加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分析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肝多发转移瘤的CT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弥漫分布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影,少数呈囊状或不规则块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个别血供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当病灶与肝实质密度接近时,延迟期扫描有助于发现。结论:CT平扫加增强多期扫描,对肝多发转移瘤是一种敏感、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提高检出率、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0.
张允  曾喻  冯静  张林辉  姜迎  薛亮  罗勇  陈世寅 《华西医学》2012,(12):1818-1821
目的探讨单用和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12月72例DLBP患者,男42例,女30例;年龄22~71岁;体重43~84 kg;病程0.5~10年。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 mg,2次/d,同时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2次/d;B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 mg,2次/d;C组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2次/d。3组均用药8周后停药,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及物理治疗。选取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6周4个时间点,运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别对3组患者的腰痛、腰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63例获得随访,失访率12.5%。各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B组治疗后各项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DLBP有效,且在停药后,仍有一定疗效,联用NSAID效果更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