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或切皮后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3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两组病人术中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而在术后24h明显升高;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诱导后和术终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体外循环组。在术后24h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7例病人的皮质醇分泌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其余病人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早期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提示体外循环有可能干扰了围术期皮质醇的分泌节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褪黑激素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瞬时外向钾电流(I_A)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出生时间<12 h)海马锥体神经元7~12 d.配制褪黑激素溶液,终浓度依次为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和1 mmol/L,选择胞体清晰、光晕良好、轴突明显的锥体神经元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I_A的基本电生理特点,记录不同浓度褪黑激素作用下I_A的动力学.结果 与褪黑激素作用前比较,1、10 nmol/L褪黑激素作用后海马锥体神经元I_A幅度升高(P<0.05),其余浓度褪黑激素作用前后海马锥体神经元I_A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nmol/L褪黑激素作用后海马椎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瞬时外向钾通道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膜电位及曲线斜率因子与褪黑激素作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浓度褪黑激素可增加体外新生大鼠海马椎体神经元I_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5岁择期在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3组,术中控制不同麻醉深度,A组25例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B组25例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C组术中BIS值维持在30~39。3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持续吸入七氟烷,通过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设定范围。记录3组患者术前24h及术后24、48、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比较术后24hPOCD的发生率。同时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和术中知晓发生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24h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48h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和术前24h评分(P均〈0.05);B组和C组仅术后24h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48h评分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直至术后72hMMSE评分才与术前水平相当。术后24hPOCD发生率A组56.0%,明显高于B组的20.0%和C组的24.0%(P均〈0.05)。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七氟烷、麻黄碱用量,c组明显长于和多于A组、B组(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LC,术后早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POCD,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之间,可提供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苏醒迅速,术后MMSE评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与神经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 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中特定时点和术后每3小时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h,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褪黑激素浓度。在术前1 d及术后7-10 d,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24 h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有2例和6例病人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其余病人褪黑激素分泌节律紊乱。两组病人术后抑郁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7-10 d,体外循环组病人焦虑状态重于非体外循环组病人(P<0.05),而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均较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减退(P<0.05)。体外循环组病人褪黑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参数包括平均值(M)、振幅(A)和位相(θ)与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和阻塞反应、抑郁程度有关;而抑郁与认知功能的某些项目有关。结论 多数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褪黑激素分泌节律紊乱。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的紊乱可直接或通过情感状态与术后神经心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皮质醇昼夜节律变化与神经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患者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中特定时点和术后每3 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 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含量.于术前1 d、术后7~10 d及术后3个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4 h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7例患者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分泌,其余患者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抑郁评分高于术前(P<0.01),而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7~10 d焦虑状态显著重于非体外循环组患者(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数字广度测验(逆向)评分低于非体外循环组患者(P<0.05);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较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显著减退(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与抑郁程度和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相关, 而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则与抑郁程度、数字广度测验(顺向)、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和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的改正反应相关.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的某些项目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这种紊乱直接或通过情感状态间接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困难气道中运用CT 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硬质纤维气管镜行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颈项强直、颈部外伤需制动或严重颈椎病颈椎固定的择期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E组)24例和对照组(C组)20例。术前采集入组患者上气道CT 数据,依据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及由此获得的参数计算完成对Shikani硬质纤维气管镜(后简称硬质镜)管芯塑型,随机分组后,根据患者所在组别分别选用相应的硬质镜插管,E组采用根据患者CT三维重建图像计算的角度塑型后的硬质镜,C组采用原始角度硬质镜,并记录首次插管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入室(Tb)、插管后即刻(T0)、插管后5 min内(T1~T5)7个时间点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以及24 h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E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6%,C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70%,E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C组。E组插管时间为(20.7±10.6) s,C组插管时间为(21.5±17.6) s,E组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操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面,E组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在T0、T1、T2、T4、T5小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计算的角度对硬质镜管芯塑型,对提高颈椎固定困难气道患者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5岁择期在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ASAⅠ~Ⅲ级,术中根据不同麻醉深度随机分为A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B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和C组(术中BIS值维持在30~39),每组25例。三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5μg&#183;kg-1&#183;min-1,持续吸入七氟烷,通过调整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设定范围。记录三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2 d和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比较术后1 d POCD的发生率。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和术中知晓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1 d 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 d、2 d 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和术前1 d评分(P<0.05),B组和C组只有术后1 d 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 d评分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直至术后3 d MMSE评分才与术前水平相当。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七氟烷用量、麻黄碱用量,C组明显长于和多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 LC,术后早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术中 BIS 值维持在40~49,可提供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苏醒迅速,术后MMSE评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方法40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前、术后6、12、18和24h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血浆NSE浓度比术前显著升高,同时高于非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各时点无差别。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的结果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NSE水平与连线测验A型相关,术后12hNSE浓度与数字广度测验(顺向)、连线测验A型、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分项相关。结论心脏手术后血浆NSE浓度的升高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考虑NSE的组织多源性及体外循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褪黑激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分泌节律的激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前核、边缘系统和垂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发挥生理作用.有研究表明离子通道是褪黑激素发挥作用的最终效应器之一.本研究以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褪黑激素对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