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地高辛为目前治疗充血性心衰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极少发生过敏反应。我们最近遇到此药过敏1例,兹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8岁,心悸气短伴下肢浮肿年余,近半个月来“感冒”、咳嗽,上述症状加重,不能平卧,住院。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左右心衰Ⅲ度;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于1年前,曾住某院。口服地高辛0.25毫克,10分钟后感胸部憋闷,颜面青紫,口唇发绀,随之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后,症状逐渐缓解。3天后,将0.25毫克地高辛研成粉末,使患者不能辩认出,让  相似文献   
52.
用cactromalaspina法对1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CFU-L(液相-半固相集落培养法)体外生长的影响及疗效的关系.发现基质细胞数与CFU-L高峰值呈正相关.随基质细胞产率的增加其悬浮细胞及CFU-L液相集落也增加.基质细胞与CFU-L50%衰减时间越长,首次诱导缓解效果越差.基质细胞是具有多分化、多功能的细胞,参与骨髓造血微环境组成,具有支持及调节造血的作用.白血病诱导缓解的治疗效果除了与CFU-L集落形成能力有关外,也与CFU-L及基质细胞由高峰值衰减50%的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可见白血病的治疗不但要消灭白血病细胞,也要摧毁白血病细胞赖以生存增殖的异常微环境.  相似文献   
53.
姜黄素在体外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体外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 ,台盼蓝拒染法。结果 :姜黄素对临床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初发组抑制率显著大于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姜黄素对原代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蝎毒对小鼠淋巴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I、法观察蝎毒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检测DNA断裂,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细胞。结果:蝎毒(12.5—200μg/ml)可明显地抑制小鼠淋巴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其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蝎毒能抑制小鼠淋巴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5.
姜黄素(Curcumin)是从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素,分子式为C21H20O6,分子量为368.39。90年代以来,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确定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有: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②抑制致癌物的活化,诱导去毒酶,加快致癌物的排泄,阻止DNA加合物的形成。③通过对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来实现对花生四烯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培养的白血病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体外的作用,寻求一种体外净化辅助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实验室完成。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初诊或复发病例。男11例,女9例,19~55岁,平均36.8岁,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大连市友谊医院血液内科、铁路医院血液科、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提供。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中M12例,M28例,M34例,M42例,M54例。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收集14,28,35d的上清分别与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共孵育,以不加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质上清液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培养体系作为阴性对照,通过形态、流式细胞术、DNA电泳来观察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有无分化及凋亡表现。结果: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是由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组成。②Wright-Giemsa染色可见阴性对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为悬浮生长,胞体内含颗粒,增殖旺盛,镜下常见核分裂、增殖状态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14d及28d培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质上清液作用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35d培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质上清液作用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出现细胞变形,细胞核出现改变,部分细胞核仁减少或消失。NBT还原实验发现部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胞奖内出现紫蓝色颗粒,并见到核碎解成染色质小体(凋亡小体)。③35d时相上清液孵育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部分出现分化现象,部分出现凋亡小体,DNA电泳见梯形带,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凋亡峰。④培养35d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质上清液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及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培养14,28d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质上清液及阴性对照组[分化细胞数:1.5±1.8,2.1±1.5,17.3±3.0,41.0±11.1;凋亡细胞数:5.2±1.7,7.3±1.9,10.1±2.2,35.2±13.9,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培养35d的白血病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为白血病体外净化提供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的表达。方法AL患者25例(实验组),健康人25例(对照组),分别以放射免疫法测量AL患者治疗前血清LEP水平及健康人血清LEP水平。结果两组血清LEP水平分别为(19.6±3.48)μg/L和(32.89±6.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人为低。  相似文献   
58.
过继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疗法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转输单核 巨噬细胞与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是过继免疫治疗中比较有潜力的方法。本文采用噻唑蓝 (MTT )测定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后K5 6 2细胞活性的方法观察了用新城鸡瘟病毒L系 (NDV L)和IL 2激活人外周血单核 巨噬细胞(MΦ)对K5 6 2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对数生长期K5 6 2白血病细胞调至所需浓度 ,作为靶细胞。MΦ :随机采取正常 10例外周血 10~ 2 0ml肝素抗凝制成单个核细胞 ,洗涤 2次 ,以 1× 10 6/ml细胞浓度置 6孔培养板底 ,在 37℃ ,5 %CO2 饱和湿度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早期及时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减少误诊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近3年来各科疾病合并DIC100例的一般状况及其基础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内科系统疾病DIC发生率最高,占82%,其中以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M3型白血病最易合并DIC,占22%;其次为实体瘤,占7%;再次为外科系统疾病,占6%;最后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妇科病,分别占4%和1%。常规治疗效果总治愈率为67%,死亡率为33.0%,脑出血是其主要死因。[结论]DIC的诊断除了目前应用的标准外,还要结合凝血因子和血液凝固调节蛋白的活性测定及血栓止血标志物来诊断。DIC一经确诊就要尽早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治疗关键是祛除原发病,肝素化治疗。晚期以纤溶为主、有严重出血倾向,方可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60.
肝脂素诱导KG-1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脂素是否可诱导白血病细胞系KG-1细胞发生凋亡及其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 应用肝脂素作用于KG-1细胞,采用锥虫蓝拒染法、MTT细胞活性测定法,确定肝脂素作用于KG-1细胞的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以瑞特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脂素作用前后KG-1细胞DNA分布,并提取肝脂素作用前后KG-1细胞的DNA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 肝脂素诱导后的KG-1细胞细胞形态学呈现凋亡,DNA电泳出现梯状DNA,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亚凋亡峰。肝脂素作用于KG-1细胞的最佳药物作用浓度为250 mg/ml,最佳药物作用时间为用药后10 ~ 22 h。结论 肝脂素可直接诱导KG-1细胞发生凋亡,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