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55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5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310022)孟旭莉,郭良,方铣华,刘爱华在腮腺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最高。1963年10月~1989年8月我院头颈外科诊治腮腺粘液表皮样癌55例,随访5~29年,随访率100%。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42.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放疗和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确定的疗效,但是其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肿瘤的进一步治疗,特别是由骨髓抑制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严重阻碍了治疗的进展与效果。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患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脾肾虚损,中医在治疗上以健脾补肾法为主。因此,通过健脾补肾法与放化疗的联用,不仅能保护骨髓、对抗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减少的症状,确保放化疗进程的顺利完成,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3.
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手术入路及颅底修复的方法,分析了7例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而行颅底切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一面部切口者2例,颅面联合入路者5例。颅底缺损2cm×3cm至6cm×5cm。修复采用开颅时形成的颅骨膜瓣2例、颞肌瓣2例、带蒂前额皮瓣1例,未修复2例。近期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和鼻旁切口裂开各1例),未发生脑膜膨出。全组有5例已存活3~58个月。结果表明前颅底手术是安全的,前颅底缺损不一定要行骨质的修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保乳手术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手术治疗乳腺癌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1例均行包括原发灶肿块在内的象限切除,35例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均行放、化疗,放疗前化疗1个周期,完成放疗之后再化疗(CMF或CEF方案)5个周期。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结果病理检查Ⅰ期19例、Ⅱ期22例。随访6~56个月。1例出现上肢水肿,有2例局部复发,行补救性改良根治术,分别随访23个月及86个月至今,无远处转移及死亡。2例出现乳房的纤维化、局部疼痛。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2%。结论选择部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乳房外形及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用纳米磁珠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治疗前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筛选有疗效预测价值的相关蛋白,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探讨其在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50例临床分期Ⅱ~Ⅲ期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治疗前血清标本,获得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患者行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组(CR+PR,31例)和无效组(SD+PD,19例).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清蛋白图谱,找出差异蛋白,分别采用k最近邻分类器(KNN)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分类器对筛选出来的蛋白位点进行分类.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 在相对分子质量1000~15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45个蛋白峰,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有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z分别为2651、3452、2176.使用KNN分类器,由9个蛋白质峰(m/z为:2651、3452、2176、1585、1682、1908、10700、3014、8426)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疗效的准确率上达到84%,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结论 应用MA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乳腺癌化疗敏感相关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erum proteomic patterns in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befor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uild predictive model and evaluate its clinic significance.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e Ⅱ -Ⅲ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erum sample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before 2-4 cycl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were analyzed using MAL-DI-TOF-M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 RECIS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drug susceptible group (31 cases, CR + PR) and drug resistant group ( 19 cases, SD +PD). Biomarker Wizard software was used to detect protein peak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 rule was built using two different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K-Nearest Neighbor Clustering (KN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The method with the highest accuracy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predicting algorithm. Results 145 major protein peaks were detected at the molecular range of 1000 to 15 000, and 3 major protein peaks were detec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drug susceptible group and drug resistant group ( P < 0. 01 ), with Mass/Charge (m/z) values being 2651,3452, 2176 respectively. In the validation set,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ith the KNN model correctly classified most tumor responses with an accuracy rate of 84%, and sensitivity of 100%, specificity of 56%. The predictive model consisted of 9 protein peaks at Mass/Charge(m/z) 2651,3452, 2176, 1585,1682, 1908, 10 700, 3014, 842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ALDI-TOF-MS technique could screen related proteomic fingerprints in estim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46.
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与颅底重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颅底重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9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的47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前颅底入路7例,扩大前颅底入路8例.颅面联合入路32例,且采用颅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70.3%(33/47),大部分切除率为25.5%(12/47),部分切除率为4.2%(2/47);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0/47).结论 三种入路能完成各型前颅底肿瘤切除;运用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术后放疗有很好的放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研究乳癌基因表达谱。方法:根据文献获取目的基因,查询相应基因mRNA序列,通过计算机设计并合成探针,将探针点样于经化学修饰的载玻片上,制备含288种基因的肿瘤相关基因寡核苷酸芯片。提取乳癌与相应正常乳腺组织总RNA,通过逆转录制备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经洗片后扫描获取图像,计算机分析比较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16例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10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表达增高的有6种,表达降低的有4种。结论: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存在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乳癌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基因密切相关;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乳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癌基因、抗癌基因的差异表达,为乳腺癌发生的分子病因学提供线索.方法:选择288条已知人肿瘤相关基因制备寡核苷酸探针芯片,提取16例乳腺癌与相应正常乳腺组织mRNA,通过逆转录制备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经扫描获取图像,计算机分析两组表达差异.Cy3/Cy5>3.5为表达显著性增高;Cy3/Cy5<0.25为表达显著性降低.结果:16例乳腺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共有84条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表达显著性上调的6条,显著性下调的4条.结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存在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乳腺癌的发生与这些基因表达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乳腺疾病腔镜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乳房为实质性器官,腔镜用于乳腺手术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探索,腔镜乳房手术已经涉及乳腺外科的各个方面。乳房腔镜手术首先应用于乳房美容整形,现在腔镜下乳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乳房良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在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治疗中,腔镜辅助下的皮下腺体切除及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颅底脑膜瘤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方法 分析1996.1-1999.12收治的2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偏瘫、失语,余均顺利恢复。结论 术中控制出血、在蛛网膜间隙内操作是切除颅底脑膜瘤取得成功的关键;肿瘤侵犯血管时不宜强求全切,残留部分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