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与非椎管内途径多药物联合镇痛治疗胰腺癌所致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胰腺癌相关腹部顽固性癌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非全植入式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组(试验组):采用硬膜外腔导管介入自控镇痛技术,经侧腹壁做皮下隧道,外接自控镇痛泵。药物联合镇痛组(对照组):采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建议的非介入性治疗,主要为三阶梯镇痛药物的联合,包括口服、静脉、肌注、黏膜、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等用药方式的联合。随访3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效果,记录VAS降低>20%和降低>50%的病例数,应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标准(纳入15项观察指标)计算药物毒性评分,记录通用毒性标准(common toxicity criteria,CTC)降低>20%的病例数,计算等效口服吗啡节俭效应,记录两组患者3个月后存活率。结果镇痛治疗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VAS和CTC评分同时降低>20%的病例数分别为79.2%和39.1%,VAS降低>50%和CTC降低>20%的病例数分别为87.5%和34.8%;对照组VAS评分均值由7.8下降到4.8,CTC评分均值由6.8下降到5.8;试验组VAS评分均值由7.9下降到3.2,CTC评分由6.9下降到2.9;试验组和对照组等效口服吗啡节俭率分别94.5%和31.2%(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79.2%和33.3%(P<0.01)。结论与非椎管内途径多药物联合镇痛比较,经椎管内硬膜外腔导管介入镇痛治疗胰腺癌所致腹部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更好,镇痛药相关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2.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Ⅰ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24 h后实施缺血-再灌注;Ⅱ组除接受与Ⅰ组相同处理外,在生理盐水预处理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Ⅲ、Ⅳ、Ⅴ和Ⅵ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2μg·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并分别于12、24、48和72h后开胸实施缺血-再灌注;Ⅶ组除接受与Ⅳ组相同处理外,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前10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实验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Ⅱ导联心电图(ECG);在缺血前即刻、缺血末和再灌注末分别抽取动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血浆浓度;再灌注后切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区(IS)面积.结果 实验中各测定时间点HR、MAP和RPP值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和Ⅴ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Ⅶ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和IS面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阿片受体触发的.  相似文献   
93.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7组(n=6),心肌缺血前24 h,Ⅰ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1、5、10、20 μg/kg,Ⅵ组和Ⅶ组分别接受与Ⅴ组、Ⅰ组相同的处理,注射舒芬太尼前15 min均腹腔注射非选择性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1 mg/kg.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缺血期每隔15 min、再灌注期每隔15 min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计算HR与MAP的乘积(RPP);于缺血前即刻、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抽取右颈内动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脏,测定左心室面积(LVA)、心肌梗塞区面积(LA)及缺血危险区面积(AAR),计算AAR/LVA和IA/AAR.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再灌注120 min、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降低,Ⅲ组、Ⅳ组和Ⅴ组IA/AAR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降低(P<0.05);与Ⅴ组比较,Ⅵ组缺血45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CK-MB活性及IA/AAR均升高(P<0.05);各组AAR/L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通过激活阿片受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延迟性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具有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94.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细菌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动脉硬化性,其中先天性占绝大多数。破裂动脉瘤的致死、致残率很高,破裂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很高,未破裂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因此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就诊后要及时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急症手术患者5例,回顾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认识。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小儿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麻醉恢复评分(PARS)相关性。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态分级为Ⅰ级、年龄3个月~14岁拟行择期体表整形外科手术患儿1213例。手术均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在患儿到达麻醉恢复室即刻(0min)和5、10、15、20、30、40、50、60、120和180min时,记录呼吸空气状态下Sp(O2)值,并同时行PARS评估。根据不同PARS将患儿分为3组:Ⅰ组PARS≤6分;Ⅱ组PARS为7~9分;Ⅲ组PARS=10分。结果 患儿术后早期PARS越低,其低氧血症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越高。3组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PARS与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PARS为10分的患儿,术后早期阶段可不必常规予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96.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 9岁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 ,同时伴有双下肢无力、麻木、疼痛 ,尤以右下肢明显 ,呈间歇性发作 ,弯腰及站立时症状加重 ,平卧位时症状减轻 ,跛行 ,大小便正常。曾行针炙、理疗及口服药物等多种治疗 ,疗效不佳。入院查体 :腰椎前凸减小 ,双侧骶棘肌痉挛 ,腰骶部有叩压疼 ,伴有右下肢放射疼 ,右侧直腿抬高 4 0°,左侧 70°,双侧加强试验阳性 ,肌力稍弱 ,感觉正常。腰椎 CT示 :L3~ 4、 L4~ 5 椎间盘向后突出约 0 .4~0 .5cm,压迫硬膜囊。入院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椎管狭窄 ,硬膜、蛛网…  相似文献   
97.
98.
颈椎侧块位于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和椎板的接合部,由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组成.颈椎因创伤、严重的退行性变或肿瘤切除术后所致的失稳,采用颈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维持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颈椎后路内固定方法为棘突间钢丝内固定或棘突钢板固定.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则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后路固定方法.本研究通过测量正常成人颈椎侧块干燥骨标本与通过影像学测量国人颈椎侧块的相关径线及角度进行比较,寻找一种通过影像学测量来了解颈椎侧块的形态及大小的方法,为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设计及施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显著提高和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神经外科手术逐渐微侵袭化,锁孔入路也进一步广泛开展和应用于鞍区病变、桥小脑角肿瘤、神经内窥镜手术中。传统的锁孔入路开颅手术是用铣刀和微钻,而笔者用环钻行开颅手术,应用于垂体腺瘤和听神经鞘瘤的锁孔入路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我油田逐步形成以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试油为勘探的主战场,在原有试油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射孔-测试联作试油技术研究,既满足了勘探的需要,又为今后更复杂的油气藏试油测试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