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00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滥用现象,尤其是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大量卫生资源的浪费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使用管理,特对2005年本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年龄65~7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泵注,对照组(C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检测给药前(T0)、划皮后1 h(T1)、术毕(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D组术后4、12、24、48、72 h五个时间点的VAS均降低,术后0~24 h、>24~48 h、>48~72 h PCIA泵按压次数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与T0时相比,C组T3时CD3+、CD4+和CD4+/CD8+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T3时CD3+、CD4+和CD4+/CD8+细胞水平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3%vs.1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改善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3.
24.
介绍乳光牙重度磨耗的一种修复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姜慧芳,张忠乳光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父母任何一方患本病将遗传给半数的子孙后代[2]。美国发病率为1/6000-8000[3]。我国尚无统...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我们应用强脑益肾方法治疗中风痴呆 3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要求 :继发于中风以后的中老年患者 ,发病突然或呈阶段性加重 ,可伴有肢体不遂 ,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 ;有典型的痴呆症状主要表现神志迟钝 ,遇事善忘 ,定向不能 ,理解多误 ,记忆力减退 ,情绪不稳 ,表情淡漠 ,抑郁呆痴 ,语言不利或沉默不语 ,思维力差 ,四肢麻木伴行动迟缓 ,自知力差 ;符合 1986年全国第 2届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会议上拟定的肾虚诊断标准 ;CT检查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者。1.2 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26.
麻醉与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姜慧芳  付霜 《肿瘤学杂志》2009,15(5):429-43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Ⅱ~Ⅲ期术前化疗或非化疗乳腺癌患者各25例.A组为术前未化疗组,B组为术前化疗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d及术后第3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值。[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d、第3d的CD8^+和NK细胞下降明显(P〈0.05).而CD4^+/CD8^+显著性升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第1d、第3dCD3^+、CD8^+、NK细胞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术前化疗或非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缔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与患者术前是否讲行辅助化疗无关.  相似文献   
27.
28.
临床上药师面对患者关于服药时间的咨询时,常常使用程式化的解答,如"一日3次,饭后服用"、"临睡前服"、"清晨顿服"等等。这样的回答主要考虑便于患者理解,方便实施,但没有强调服药时间的精确。从药动学角度来看,"一日3次,饭后服用"存在白天服药间隔较短,而当日晚餐后与次日的早餐  相似文献   
29.
肌松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肌松效果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肌松作用监测的发展趋势有:①肌松监测仪向小型化发展,其结构趋于简单精巧、便于随身携带,价格减低,力求临床应用的普及,麻醉医生甚至可以人手一台;②肌松监测方法尽可能全面,监测的数据经由电脑处理,并与输液装置连接,可作闭环反馈控制自动给肌松药。理想的肌松监测应该是设备精巧、操作灵活方便、实用性强、精确度与灵敏性高,同时将其所致的不适感减轻到最少程度。肌音描记法符合肌松监测发展趋势,在临床具有潜在的应用远景,现将肌音描记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