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调查了羽毛加工业的粉尘危害,该粉尘为一种混合性粉尘,除羽毛有机成份外还含有大量的杂质。其游离SiO_2含量取决于杂质的多寡,羽毛中平均含量为2.3%,而杂质中高达41.9%。粉尘浓度最高达446.67mg/m~3。认为羽毛工尘肺的致病原因,首先应考虑是SiO_2的作用。5例羽毛工尘肺X线形态为两中、下肺区不规则S形Ⅰ级密集度小阴影,个别有少量类圆形小阴影。肺功能以阻塞性障碍为主。接触者主要表现是“羽毛热”,占61.1%,其次是皮肤过敏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者免疫球蛋白(IgA、IgG)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剪毛备皮法与传统剃毛备皮法的临床效果,以便更好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实验组(剪毛备皮组)40例,对照组(剃毛备皮组)40例。实验组用电动剪毛器进行备皮(术前2 h),并在患处涂抹"娇娜"抑菌剂,以防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用止血钳夹刀片进行备皮。记录备皮时操作的时间,评估备皮后患者头皮损伤程度以及患者反馈的满意程度。术前30 min采样80例患者手术部位的细菌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细菌的出现比率比较两种备皮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组头皮损伤程度,实验组良好9例,优等31例,对照组差级别4例,中等10例,良好14例,优等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皮后患者反馈满意度,实验组40例均无疼痛,35例无瘙痒,5例瘙痒,31例感觉良好,9例感到不适,对照组33例感到疼痛,7例无疼痛,30例瘙痒,10例无瘙痒,37例感到不适,3例感觉良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手术部位细菌48 h的培养,实验组40例中检测出5例有细菌滋生(12.5%),对照组有38例细菌滋生(95%),对照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备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动剪毛备皮法结合"娇娜"抑菌剂与传统的剃毛备皮法相比较有很大优越性,手术部位细菌感染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头皮损伤度大幅度减少,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患者皮肤准备方法中电动剪毛备皮法是一种较好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联合肾上腺素局部应用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5-05—2017-05完成的50例单侧TH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照组(25例)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3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性肺栓塞、血压骤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第1天Hb下降值、Hct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HA术中局部2 g氨甲环酸联合0.25 mg肾上腺素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细节护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实施食管癌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术后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项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SAS、SDS及SCL-90量表中各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结论围手术期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教育。结果 自我管理教育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生存质量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在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前后的生存质量水平也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胶质瘤术后化疗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合成帕利哌酮(PPD)的水溶性前体药物,使其能通过离子导入技术快速透过皮肤。方法 合成PPD的水溶性前体药物,即PPD的β-丙氨酸酯(PPD-β-Ala),并对前药进行结构确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PPD及PPD-β-Ala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PPD及PPD-β-Ala的饱和溶解度,并对PPD-β-Ala的脂水分配系数(Po/w)和pKa进行考察;进行PPD-β-Ala体外透皮实验,包括被动透皮吸收和离子导入透皮研究;在体外离子导入研究中,考察给药池介质[纯水、HEPES溶液(pH 5.5)或HEPES溶液(pH 6.5)]、给药池药物浓度(10、20、30 mmol·L-1)和电流密度(0.1、0.3、0.5 mA·cm-2)对PPD-β-Ala透皮递送量的影响。结果 前体药物PPD-β-Ala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得以确证。建立的HPLC法可对PPD及PPD-β-Ala同时检测,方法专属性、精密度和检测限均满足实验要求。PPD-β-Ala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33.46 mmol·L-1,远高于PPD的水溶解度;PPD-β-Ala的lg Po/w小于PPD;PPD-β-Ala可充分质子化,带1个正电荷,PPD不具备易解离或易质子化的基团。PPD-β-Ala不易透皮吸收,但在离子导入条件下可在接收池中检出大量PPD-β-Ala,如在施加电流0.5 mA·cm-2条件下,当给药池中PPD-β-Ala的浓度为30 mmol·L-1时,7 h后的累积透皮递送量可达250 nmol·cm-2。所选给药池介质的变化未对PPD-β-Ala的累积透皮递送量产生明显改变,但给药池药物浓度和电流强度的增加均能提高PPD-β-Ala的累积透皮递送量。在体外离子导入研究各组中均发现大量的PPD和PPD-β-Ala蓄积于皮肤,以0.5 mA·cm-2电流强度、给药池药物浓度为20 mmol·L-1(HEPES溶液为介质,pH 5.5)的给药条件为例,蓄积于皮肤中的PPD和PPD-β-Ala的量分别可达(144.21±41.73)、(890.61±106.40) nmol·cm-2结论 水溶性离子化的PPD前药PPD-β-Ala可在离子导入过程中通过电迁移作用快速透皮,理论上可利用尺寸适中的离子导入透皮贴片满足PPD的最小日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87.
何宏涛  彭利  黄嘉鹏  周烨  梁占强  杨涛  徐卓  张萌 《临床荟萃》2011,26(6):479-481,F0002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OX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LOX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88.9%和94.7%,LOX在HC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1);LOX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数目增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远处器官转移而显著降低(P〈0.05);在HCC中,LOX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13,P〈0.05)。结论 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伴随VEGF表达升高可以联合促进HCC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88.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在手术模拟与组织工程研究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现场手术模拟和术前指导对模型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且在术中使用模型应要求其对人体无毒性。目的:评估不同后处理方法快速成型模型的成型精度及其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作标准圆柱体样品模型,并经浸蜡或树脂处理后,测量模型的高度和底面直径,评估其成型精度。然后采用噻唑蓝法研究不同后处理的模型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毒性作用。实验分为石蜡处理组、树脂处理组、阴性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空白对照组(新鲜培养基)及阳性对照组(体积分数5%的DMSO),培养2d后,490nm处测量吸光度,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和评价细胞毒性等级。结果与结论:浸蜡、树脂处理后的模型以及模型原件的精度为95%~97%,误差为0.5~1mm。模型浸提液培养L929和MC3T3-E1细胞2d后,各实验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0%,石蜡处理后的快速成型模型对L929和MC3T3-E1有较低的毒性作用,而树脂处理和未处理的模型对这两种细胞均无毒性作用,细胞毒性均为0~1级。  相似文献   
89.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及(12.30±1.65)mm;浸泡10-3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mm及(11.00±0.46)mm。浸泡10-4,10-5mol/LAgNO3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mol/LAgNO3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级、1级、0级、0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背景:在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过程中,由于儿童的骨骼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椎弓根结构常存在变异,且置钉时极易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导致严重后果。目的: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精确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数字化模型,评估其在临床诊断及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例2岁枢椎齿状突病变患儿的CT扫描结果导入三维建模Simpleware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用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原理制作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并经树脂后处理,利用该模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小儿寰枢椎及齿状突的三维立体模型,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精确测量置钉入点、角度及其他数据,对内固定方案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