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449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6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变化情况和研究价值。方法:ACS患者31例进行分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 20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11例]对照研究,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C组),通过对3组患者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和对比3组患者的MTWA的变化情况。结果:MTWA的比较:A组、B组术后及C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可通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MTWA的方式进行。TWAMAX对STEMI患者手术前后的监测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5例(15个椎体),男5例,女10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5.8)岁。均采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单侧穿刺行PVP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微创经皮开路器穿刺成功需要的次数,主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天以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次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优6例,良9例,优良率达100%,所有病例均为1次穿刺成功,无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1.7个月。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7、2.3±0.5和1.9±0.5,患者ODI评分分别为68.1±4.0、23.6±4.3和23.0±4.6,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0.3)cm、(2.7±0.3)cm和(2.6±0.3)cm。术后2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结论 O型臂导航引导下PVP治疗中段胸椎OVCF,可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及安全性,在治疗中段胸椎OCVF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9~50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0 cm×9 cm^13 cm×8 cm。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患者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受区外形较好。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可减轻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CD、Flt-1基因共表达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BT325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从大肠杆菌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RCR)扩增CD基因和FL]r-1基因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D基因和Flt-1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构建的载体。转染BT325细胞株,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RT--RCR方法获得CD基因和Flt-1基因片段,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EGFP-C1-CD-Flt-1构建成功。转染72h后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是control组的(33.20%±5.4%),流式细胞术发现实验组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trol组,细胞出现凋亡,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9.7%±5.45%)。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c1-CD-Flt-1,其体外可抑制BT325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血清中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MG 值水平变化以及与窒息程度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 ury,AKI)之间的关系,阐述其在窒息新生儿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围产期窒息新生儿40例(窒息组),按照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窒息者22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者18例(重度窒息组);根据有无发生 AKI 将4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AKI组25例和无 AKI组15例;记录入选新生儿 Apgar评分、胎龄、日龄、体质量。另外选择20例无窒息史新生儿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在出生后24 h内采取外周静脉血,同时收集尿液。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α1-MG、β2-MG的含量;采用 ELISA法测定尿液中 NAG含量;同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结果(1)本研究40例窒息后新生儿 AKI 总发生率为62.5%(25/40),并且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对 AKI 影响不同,重度窒息患儿更易发生严重的肾损伤。(2)窒息组尿 NAG及血清中β2-MG、α1-MG明显高于对照组[(25.48±12.45)U/L 比(8.62±2.49) U/L,(4.82±1.32)mg/L比(2.92±0.89)mg/L,(29.85±5.59)mg/L 比(25.23±5.26)mg/L]。(3)重度窒息组尿 NAG及血清中β2-MG、α1-MG 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32.21±24.32)U/L、(5.89±1.59)mg/L、(34.32±7.64)m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17.25±7.32)U/L、(2.92±0.89)mg/L、(26.94±5.57)mg/L]。(4)AKI组尿 NAG及血清中β2-MG、α1-MG[(28.24±21.25)U/L、(5.79±1.49)mg/L、(31.32±5.28)mg/L]明显高于无 AKI组[(16.34±6.72))U/L、(2.82±0.79)mg/L、(26.49±5.52)mg/L]。(5)按照对照组尿 NAG及血清中β2-MG、α1-MG值设定在x+2SD为对照上限值,窒息组中尿 NAG异常率达65%,明显高于血清中β2-MG、α1-MG 异常率(分别为32.5%和7  相似文献   
67.
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是消灭钉螺、巩固防治成果的根本措施。我市1994~1996年采用“灭螺为主、结合开发”走效益型路子的方法,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消灭了1813010m~2的钉螺,占全市历史有螺面积的98%上。1998年经省考核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我们的做法是。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天长市于1980年被定为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防治时间较短,疫区干群对环改的灭螺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临床基线资料对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孤立性心房颤动128例,且均为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者。术前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房颤病程、房颤类型、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是否行电复律等临床基线资料。经门诊或住院随访病人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14.33±5.49)个月随访,单因素分析示房颤病程(OR=1.008,95%CI:1.003~1.013,P=0.001)、房颤类型(OR=0.432,95%CI:0.191~0.973,P=0.043)、左房前后径(OR=1.114,95%CI:1.027~1.207,P=0.009)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回归素分析,房颤病程(OR=1.012,95%CI:1.002~1.016,P=0.009)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病程为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程越长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