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客观疗效和生存受益。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51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32例和试验组(射频联合化疗)19例:对照组采用FOLFOX或FOLFIRI方案,试验组采用化疗-射频消融-化疗的夹心疗法,化疗方案同对照组。研究终点包括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中位生存期(MST)和临床受益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6.8%(7/19)和25.0%(8/32)(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7%(18/19)和68.8%(22/32)(P〈0.05);mTTP分别为285d和191d(P〈0.01),MST分别为693d和387d(P〈0.01);临床受益反应分别为89.5%(17/19)和65.6%(21/32)(P〉0.05)。结论射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HCT116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刺激人结肠癌HCT116原代细胞向干细胞转化的方法来获取人结肠癌HCT116干细胞。不同质量浓度(0、0.5、8、64 g·L-1)槐耳清膏作用HCT116干细胞72 h后,采用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CT116干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E-cadherin和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情况。【结果】槐耳清膏可明显升高HCT116干细胞增殖抑制率,减少迁移细胞数,上调EMT过程中E-cadherin蛋白表达率,并且能够下调Hippo信号通路YAP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槐耳清膏可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MT进展和降低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恩度联合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复发耐药骨肉瘤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例1,男,20岁。患者2004年5月因右胫骨近端骨肉瘤在外院行右大腿中段截肢术,术后化疗6个周期(IEP:IFO2.0g d1~3+THP40mg d1+DDP20mg d1~3,1个周期,MTX8gd1+DDP80mg d15+THP20mg d15,d16,d17,5个周期),化疗不良反应较重,患者难以耐受。于化疗后2005年6月开始予CTK细胞、IL-2生物治疗。2005年8月中旬出现咳嗽、咯血,胸片及CT示右下肺肿块约6cm×7cm,考虑肺转移。分别于2005年8月和12月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一直未能缓解,多次复查CT示右肺多发转移瘤,肿块较以前增多、增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系统评估安罗替尼所致蛋白尿的总体风险和发生率。方法 以2021年12月为截止时间,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通过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统计发生率、相对风险(R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纳入7项RCT研究共1 30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所有级别和高级别蛋白尿的发生数分别为272例和27例,对照组的发生数则分别为61例和4例。经分析,使用安罗替尼所有级别和高级别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25.8%(95%CI:16.1%~35.6%)和2.3%(95%CI:0.5%~4.9%)。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增加了所有级别(RR=2.251,95%CI:1.750~2.896,P<0.010)和高级别蛋白尿(RR=3.470,95%CI:1.180~10.220,P=0.024)的发生风险。结论 安罗替尼增加了癌症患者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31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本院31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WHO标准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评价疗效.按照NCI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用药1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26例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可评价疗效的患者25例.其中PR 5例,SD 15例,PD 5例,客观有效率(RR)20%(5/25),疾病控制率为80%(20/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rTTP)136+28天,中位生存期(MST)294±14天,1年生存率33.3%.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多为Ⅰ~Ⅱ度,Ⅲ~Ⅳ度少见,考虑可能和化疗有关.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对多程化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局部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2 )表达的数目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97例大肠癌组织、81例癌旁组织及 13例正常肠粘膜中TNFR2 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TNFR2 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高表达 (P <0 .0 0 1) ,且癌旁组织TNFR2 表达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在大肠癌组织中 ,TNFR2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浆膜浸润无关 (r =- 0 .0 91,P =0 .44 3;r =0 .10 ,P =0 .396 ) ,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r =- 0 .313,P =0 .0 0 7) ,即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时TNF2 表达低。同时 ,DukeA期和B期患者TNFR2 表达显著高于DukeC期 (P <0 .0 0 1)。结论 TNFR2 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 ,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趋势及肿瘤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以AFPmRNA为标志基因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RT PCR方法 ,检测 71例肝细胞癌、2 1例肝硬化患者、2 8例健康对照、4例转移性肝癌、4例肝脓肿、4例肝血管瘤及 5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结果  71例肝癌患者中 ,AFPmRNA阳性 3 9例 ,阳性率为 5 4.9% ,其中 8例有远处转移的全部阳性 ( 10 0 % ) ,未发现远处转移者阳性 3 1例 ,阳性率为 49.2 %。 2 1例肝硬化患者中仅 2例阳性 ,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其它恶性肿瘤、健康对照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 ,是一种早期发现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28.
人源性大肠癌自然致敏噬菌体抗体Fab呈现库的构建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 Fab 段噬菌体呈现库,初步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方法取大肠癌病人转移淋巴结,提取淋巴结总 RNA,逆转录 PCR 扩增重链 Fd 和 k 轻链 cDNA。依次将 PCR 产物插入载体 pComb3的相应部位,构建人源性大肠癌噬菌体 Fab 基因库,并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对该抗体库进行淘选及鉴定。结果所选2种 Ig 亚类的重链 Fd 片段、2种 k 轻链 cDNA 得到扩增。Fd 片段和 k 轻链均插入 pComb3的重组率为40%,Fab 噬菌体表达库容达1.48×10~6。经3轮淘选,抗体库得到约120倍的富集。3轮抗体库的点印记免疫染色均显示有 Fab 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其与大肠癌抗原有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 Fab 段噬菌体呈现库,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从文献角度出发,“以毒攻毒”为科学假说,探索毒性药物治疗癥瘕积聚的用药规律。方法 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癥瘕积聚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总体药物和毒性药物频次、单首方中毒性药物频次、毒性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分布以及中药特征的多因素分析;以Apriori关联规则进行建模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IBM SPSS Statistics26对核心网络中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607首方剂、485味中药进行分析:含毒性药物方剂460首,占比75.78%;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药物34味,毒性药物11味,占比32.35%;约4/5的方剂中含有毒性药物,约1/5单方组成含≥50%的毒性药物。毒性药物类别以泻下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和攻毒杀虫收湿止痒药为主;性味以辛、温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归心、肺、肾、心包经以及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收涩药均是对癥瘕积聚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益气除痰方对脾虚C57BL/6J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肺转移、生存期及肿瘤组织中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PRDX-1、PRDX-6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