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Fas及Fas配体与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s与FasL结合后可启动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就Fas和FasL的分子特征、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274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住院诊治的274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30岁~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首位的是咽淋巴环淋巴瘤,其次为胃肠道淋巴瘤,结外型淋巴瘤多为NHL。咽淋巴环淋巴瘤病理类型以T细胞或NK/T细胞为多见,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均为B细胞肿瘤,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LDH异常、发热在结外型淋巴瘤中均较多见。咽淋巴环淋巴瘤比胃肠道淋巴瘤更易出现发热。结论:应重视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便减少其误诊与漏诊率,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3.
糖尿病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与胃癌发生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T2DM)是否与胃癌发生相关,仍不清楚。本研究搜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252个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对照组)的基本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合并T2DM情况、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对胃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中416例T2DM占31.5%,对照组120例T2DM占9.6%,两组间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与对照组相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以及老年人群(年龄大于65岁)有较高发生胃癌的风险。此外,T2DM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也更高。年龄、T2DM、性别和体重指数的OR值分别为16.951,15.130,2.658和0.224。本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和2型糖尿病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即患有2型糖尿病且年龄在6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是胃癌的高发人群,在这三个危险因素中,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值仅次于年龄,也有可能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髓外浆细胞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EM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MP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EMP好发于头颈部,男性多见,预后相对较好,较易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EMP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确诊依靠病理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局部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对于肿瘤分化较差及复发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龚磊  卢红阳 《中国肿瘤》2018,27(11):857-861
摘 要:阿法替尼(afa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抑制剂,与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非共价结合于EGFR胞内段不同,阿法替尼共价结合于所有由EGFR、Her-2、ErbB3和ErbB4组成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自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且这种结合不可逆。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领域,共有三代EGFR-TKI药物。文章就三代药物同堂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介于第一和第三代药物之间的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依立替康在SCLC的化疗中有较好的疗效,本试验旨在观察依立替康联合卡铂(IC)方案二线或三线治疗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1例SCLC患者接受IC方案二线或三线化疗,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临床获益率54.5%,有效率27.3%,完全缓解率0%;全组Ⅲ度加Ⅳ度白细胞下降率36.4%,中性粒细胞下降率36.4%,血小板减少率9.1%,贫血发生率0;I度加Ⅱ度腹泻发生率18.2%,Ⅲ度加Ⅳ度腹泻发生率0,I度加Ⅱ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54.5%,Ⅲ度加Ⅳ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0。结论IC方案是治疗复治的SCIE的有效方案,IC方案引起的迟发性腹泻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47.
蔡菊芬  卢红阳 《中国肿瘤》2008,17(7):580-583
全文综述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其相关分子特征的研究,如c-kit、EGFR、FTIs、Bcl-2、VEGF、COX-2和MMPs的基因特征与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从生物学行为的角度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SCLC约占15%左右.SCLC恶性程度高,虽然对放疗、化疗较敏感,但预后差[1].本文就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上有关SCL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依立替康在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喜树碱的衍生物,其活性代谢产物为SN-38。它是由日本学者Yokokura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合成,为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其与TopoⅠ—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稳定此复合物,从而使断裂的DNA单链不能重新接合,阻止DNA复制及抑制RNA合成,为细胞周期S期特异性药物。依立替康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明确的疗效,也应用于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本文就依立替康在肺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化疗疗效与耐受性的差别。[方法]65岁以上晚期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34例和联合化疗组23例,单药组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每日2次,服2周停1周:联合化疗组给予下列二联药物,如紫杉醇135mg/m^2(d1)、多西他赛75mg/m^2(d1)、长春瑞滨25mg/m^2(d1.8)、吉西他滨800mg/m^2(d1.8)或卡培他滨800mg/m^2,每日2次,单药组与联合化疗组完成疗程数分别为4.2±0.9和2.5±0.7。[结果]卡培他滨单药组和联合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8.2%和31.8%,TTP分别为7.7±2.1个月和8.2±1.8个月,总生存期分别为13.7±3.9个月和15.0±4.5个月。联合化疗组3/4度毒性反应明显,如白细胞降低(P=0.03)、G—CSF支持治疗增加(P=0.0009)和乏力(P=0.005)等,卡培他滨单药组3度手足综合征比联合组略多(P=0.07)。[结论]卡培他滨单药对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与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