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27篇
  免费   4443篇
  国内免费   2841篇
耳鼻咽喉   727篇
儿科学   1008篇
妇产科学   561篇
基础医学   3847篇
口腔科学   1092篇
临床医学   11506篇
内科学   6375篇
皮肤病学   1024篇
神经病学   2139篇
特种医学   3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5553篇
综合类   23326篇
预防医学   9618篇
眼科学   788篇
药学   9373篇
  105篇
中国医学   9420篇
肿瘤学   2627篇
  2024年   455篇
  2023年   1806篇
  2022年   1633篇
  2021年   1496篇
  2020年   1712篇
  2019年   2010篇
  2018年   1966篇
  2017年   1286篇
  2016年   1578篇
  2015年   1716篇
  2014年   4186篇
  2013年   3627篇
  2012年   4300篇
  2011年   4651篇
  2010年   4420篇
  2009年   4454篇
  2008年   4408篇
  2007年   4282篇
  2006年   3985篇
  2005年   3976篇
  2004年   3646篇
  2003年   3336篇
  2002年   2923篇
  2001年   2781篇
  2000年   2565篇
  1999年   2142篇
  1998年   1950篇
  1997年   1828篇
  1996年   1724篇
  1995年   1662篇
  1994年   1490篇
  1993年   1049篇
  1992年   962篇
  1991年   832篇
  1990年   791篇
  1989年   703篇
  1988年   620篇
  1987年   541篇
  1986年   519篇
  1985年   451篇
  1984年   343篇
  1983年   346篇
  1982年   271篇
  1981年   275篇
  1980年   168篇
  1979年   103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45篇
  1965年   31篇
  1959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医护管理,试验组采取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临床疗效、误吸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组出院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技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降低误吸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24.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数字治疗时代。数字治疗是数字健康的重要部分,它是应用数字技术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人工智能分析由生物传感器发来的数据资料,远距离控制肿瘤患者进行虚拟治疗和数字临床试验,模拟现实在线治疗帮助肿瘤患者采取健康行为,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现有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25.
的 了解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CRISPR-Cas系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和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非重复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248株,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PCR检测CRISPR-Cas系统3个相关基因(CRISPR1、CRISPR2和cas1)、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 K20、K54和K57)、12种毒力基因及检测13种耐药基因,用χ2检验比较携带有CRISPR-Cas系统菌株与不携带CRISPR-Cas系统菌株毒力及耐药差异。结果 CRISPR-Cas系统的检出率为29.8%(74/248);K1型是携带CRISPR-Cas系统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荚膜血清型,占 28.4%(21/74);除kpn基因外,携带CRISPR-Cas系统菌株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均大于不携带CRISPR-Cas系统菌株,其中7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外,携带有CRISPR-Cas系统菌株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小于不携带有CRISPR-Cas系统菌株,其中13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CRISPR-Cas系统菌株的耐药基因阳性率小于不携带CRISPR-Cas系统的菌株,且blaKPC、blaSHV、qnrS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主要为K1型携带CRISPR-Cas系统,携带CRISPR-Cas系统的肺炎克雷伯菌相对于不携带CRISPR-Cas系统菌株的毒力基因阳性率高,耐药率低,耐药基因的阳性率低。CRISPR-Cas系统可能能降低耐药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水平传播,尤其是在K1型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26.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且趋势不断增加,寻求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迫不及待,而推拿手法治疗失眠有其独特效果,且具有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反应等优势特点。本文通过筛选和分析近年来关于研究推拿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手段包括单纯推拿治疗,推拿结合中药汤剂、针刺、艾灸、耳穴贴压及走罐等多种疗法,本文将拟汇总分析,并总结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常用穴位如印堂、心俞、脾俞、太阳、百会5穴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中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n=57)和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48)。采用血管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 PAT2000(以色列,Itamar.公司)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三组之间RHI差别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RHI(1.41±0.36)、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1.21±0.35)与对照组(2.55±0.18)相比明显减低(P0.05),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与非焦虑抑郁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且合并焦虑抑郁对血管内皮损伤更重,焦虑抑郁情绪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29.
灾难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环境严重破坏的突发事件。灾难物资储备是对救灾物品器材及维持生命必需品的储备,是有效应对灾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严重程度加剧,物资储备的种类和储备地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综合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灾害物资管理体制、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地点,探讨了国内与国外的区别和优缺点,对我国灾难物资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30.
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但独家药品品种的价格控制仍然比较乏力。在总结独家药品主要议价方式和相关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对完善独家药品的价格控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