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病理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全组中96例患者顺利完成MIE,4例患者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310min,中位失血量200ml,中位清扫淋巴结22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第1组与第2组比较,在保留奇静脉弓(P=0.010)、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38)及左侧喉返神经胸段术中暴露率(P=0.04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0例与后50例比较,在胸部手术时间(P=0.000)、失血量(P=0.025)、保留奇静脉弓(P=0.001)、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00)、胸野淋巴结清扫(P=0.022)、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P=0.000)及该神经起始部术中暴露率(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E学习过程较长.应循序渐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MIE将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并替代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相关因素,尤其相关的全身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11例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全身及局部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P=0.003)、胸部并发症(P=0.000)、吻合口瘘(P=0.000)、糖尿病史(P=0.019)、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P=0.046)和心血管并发症(P=0.015)6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则显示仅持续低氧血症(P=0.044)、胸部并发症(P=0.009)、吻合口瘘(P=0.001)和糖尿病史(P=0.036)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持续低氧血症与胸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持续低氧血症是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重要全身性因素。  相似文献   
74.
李小东  戎铁华  傅剑华  龙浩 《癌症》2001,20(2):187-190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新方法--p53功能失活检测法,并探讨p53功能失活与食管鳞癌TNM分期(tumor,nodes,metastasis staging)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p53功能测定法对45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进行p53功能检测(p53基因突变检测作为对照),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TNM分开期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功能失活率为64%,明显高于p53基因突变率49%。p53功能失活和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有关,分期越高,p53功能失活率越高;p53功能失活和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p53功能失活率越高。结论:p53功能失活有望成为一种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的新指标;p53功能失活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5.
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外科治疗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以来14例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结果,其中下咽癌6例,近端食管癌8例。结果全组均行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其中3例并行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患者出院后全部随访。术后1例双肺感染,1例医院内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均能经口进食,日常生活自理;2例应用电子喉可进行交流。13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20个月。结论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术治疗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方法可行,但预后差,生活质量欠满意,应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外科手术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手术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食管癌的疗效,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种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包括术前放疗、术前化疗、术后放疗等,其中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治疗模式特别引人关注,术前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尤其是前者有望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术后化疗、术后放疗在我国也有应用的经验,本文拟对以手术为主的食管癌综合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随着食管癌分期手段及内镜、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更准确的治疗前分期及更成熟的外科微创技术.为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应当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贲门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贲门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我国尚缺乏贲门癌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是有少量地区研究显示贲门癌的收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比较1984~2003年间不同时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了解其发病和预后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4~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589例贲门腺癌病例,回顾分析并比较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20年间收治贲门癌患者数增加134.5%,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6%。患者中位年龄60岁,20年间中位年龄上升5岁。55~64岁患者构成比下降,≥65岁患者构成比上升。全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2.88:1,不同时期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20年间,Ⅰ期、Ⅱ期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比例上升,Ⅳ期患者比例下降。生存分析显示,全组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5%,5年生存率由1984~1993年的20.9%提升至1994~2003年的35.5%。结论:20年来,随着贲门癌发病率的增加,我院贲门癌患者的收治率不断上升;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提高;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改变;晚期病例减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NSCLC患者肿瘤和正常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XIAP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XIAP 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61.0 %(36/59)和30.5 %(18/59)(P<0.05),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Survivin mRNA在肿瘤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81.4 %(48/59)和23.7 %(14/59)(P<0.05),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XIAP和Survivin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NSCLC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0.
支气管肺类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占全部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不到2%,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两个亚型--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BPC的临床资料,调取可再行切片的病理蜡块,重新切片染色及病理玻片会诊,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部28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56%,TC的5年生存率为70%,AC为41%,单因素分析示TNM分期(P=0.037)、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9)是BPC总体的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示BPC亚型与CD99、Bcl-2及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0.017、0.043、0.033).20例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3%,TC的5年生存率为83%,AC为57%.单因素分析示BPC亚型(P=0.013)、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4)、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6)、TNM分期(P=0.047)是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肿瘤复发(n=4)与Ki-67核阳性的表达和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7、0.045).结论 BPC是预后较好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Ki-67、Bcl-2的高表达是提示BPC复发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根治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