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降糖消脂片(JTXZT)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从生物钟相关基因昼夜运动输出周期(CLOCK)、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录因子样蛋白-1基因(BMAL1)、孤儿核激素受体α(REV-ERBα)、孤儿核激素受体β(REV-ERBβ)的角度研究降糖消脂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40只),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降糖消脂片高、低剂量(12.5、6.25 g·kg-1)组、奥利司他组(7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测定体质量,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瘦素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α、REV-ERB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组织细胞出现明显气球样变性和灶性小泡性脂肪变,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有炎细胞聚集灶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TXZT-H组可明显下调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P<0.05,P<0.01),JTXZT各组肝组织气球样变性程度及范围明显减轻,肝窦压迫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SREBP1、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PPAR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 JTXZT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的表达,来调控下游相关脂质代谢蛋白(SREBP1、PPARγ、PPARα)的表达,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13-3415
中药复方新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最佳载体,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形式。虽然复方的来源途径比较多,但能否成为新药,复方组成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则成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关键。该文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的组方设计的关键问题,从中药复方新药的来源、分类、组方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药复方是中医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并且十分有效的的用药形式,已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中药复方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复方,进而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与表达,  相似文献   
25.
清开灵对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清开灵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以TH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清开灵作用HUVEC2、l2h后,用虎红染色法检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H)、淋巴细胞与佃VEC粘附的情况;并用Cell—ELISA检测HUVEC表面粘附分子E—selectin的表达。结果:THF作用HUVEC2、l2h后,能明显增强PMH、淋巴细胞与HUVEC的粘附,不同浓度的清开灵能降低PMH、淋巴细胞与HUVEC的粘附;THF作用HUVEC2h后,不能促进HUVEC表面E—selectin的表达,清开灵能抑制E—selectin的表达,THF作用HUVECl2h后,不能促进HUVEC表面E—selectin的表达,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对E—selectin的表达没有作用。结论:清开灵能降低白细胞与HUVEC的粘附,抑制E—selectin的表达是其抗白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对应关系,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查阅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收集、整理书中547味中药、335种功效及86种药理作用信息,借助Acce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单一功效、药理作用出现的频次及频率,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另以清热、抗细菌作用为例进行了功效-药理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47味中药共有335种功效、86种药理作用,其中出现最多的功效为"清热",频次为130次,频率为0.24;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理作用为"抗炎作用",频次为191次,频率为0.35;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最多频次的为清热-抗细菌作用,频次为75次,频率为0.26,同时出现频率最多的泻下-致泻作用,频次为3次,频率为0.30。与清热功效共同出现的药理作用共有52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与抗细菌作用共同出现的功效共有161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宣肺透解剂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呼吸器官炎症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 1)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灌胃体积分数5%吐温80)、病毒感染组(灌胃5%吐温80)、病毒唑组(腹腔注射病毒唑0.08 g.k-g 1.d-1)、宣肺透解剂A、B、C组(分别灌胃宣肺透解剂0.59 g.k-g 1.-d 1、1.19 g.k-g 1.-d 1及感染前2.38 g.k-g 1.-d 1,感染后改用0.59 g.kg-1.d-1),观察14 d内小鼠的死亡率;感染后5 d肺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炎症病变;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血清IL 10。结果:与病毒唑治疗组比较,不同剂量宣肺透解剂均可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减轻感染小鼠呼吸器官炎症病变,降低血清IL 1、TNFα的活性水平,提高血清IL 10的含量,以C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宣肺透解剂调节体内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减轻呼吸器官的炎症反应是其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正>目的:观察分析益气活血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HR32只,按血压随机分为四组,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方高(2.4g/Kg)、低(1.2g/Kg)剂量组、洛汀新组(1mg/Kg),每组8只,同时用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用药12周。实验结束时,采用HE、  相似文献   
29.
中药"补阳还五汤"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但是其药理机制仍不明确。该研究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以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大鼠脑组织的全蛋白表达水平。对3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脑组织样品分别鉴定到3 959,3 996,4 055种蛋白。以模型组为对照,假手术组和给药组表达水平差异在2倍以上且趋势一致的蛋白共计391种。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聚类,发现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及一些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对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发挥治疗作用。该研究从蛋白质水平探索了补阳还五汤发挥药效的生物学机制,为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和中医相关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30.
加味生脉散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加味生脉散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经十二指肠给予不同剂量的加味生脉散水煎液,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计算心肌梗死程度;检测血清SOD活性与MDA,NO含量。结果:加味生脉散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梗死程度,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活性与NO含量。结论:加味生脉散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升高血清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