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RNA在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癌灶和癌旁内膜组织,分别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利用含有miRNA探针的芯片检测系统进行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与癌旁组织中111个mi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腺癌组织中68个miRNA表达上调,43个表达下调.结论 miRNA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为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超声技术的发展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发生率约为1.6%~10.7%。虽然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妊娠期,但子宫肌瘤仍与10%~28%的不良产科并发症有关。子宫肌瘤可能会引起流产、腹痛、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目前子宫肌瘤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尚有争议,且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子宫肌瘤与产科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中国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患病类型,以及绝经、年龄、抑郁心理、与性伴侣同居时间、吸烟、妊娠次数等因素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女性性功能量表(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女性就诊者及陪同的女性家属以及黑龙江省、山东省不同的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完整问卷461份,收回率92.2%,经过筛选后,有298例完整问卷纳入统计分析。 FSFI总分平均分是23.69,按照FSFI总分小于26.55定义为有性功能障碍,则58.1%的围绝经期的女性有女性性功能障碍。基于FSFI 6个维度的评分分析,其中50.7%有性欲障碍,43.3%有性唤起障碍,35.6%有性高潮障碍,33.6%有性满意障碍,29.5%有性交痛,28.5%有阴道润滑障碍。年龄增长和抑郁心理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同居时间、吸烟、是否绝经、妊娠次数等对女性性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使用FSFI量表问卷,以26.55为cut-off值,中国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58.1%;各维度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为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障碍、性交痛、阴道润滑障碍。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本文结合1例ESS资料及文献进行分析。1病历摘要女,35岁。因经量增多1a、经期延长8个月于2010-03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宫颈光,宫口组织样赘生物,表面坏死,质软。子宫增大如孕16周,质硬,活动可,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非均质增大,子宫腺肌症可能合并肌瘤不除外,宫腔不均回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于2010-03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弥漫增大如孕14周,双附件大小及外观无异常,输卵管周围血管及宫旁血管呈蚓状增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测定产后静脉滴注甲硝唑和替硝唑产妇乳汁中的药物含量 ,了解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及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汁药物浓度及新生儿经母乳摄入药物含量。 结果 哺乳妇女单剂量静滴甲硝唑 (2 0 m g/ kg,n=8)、替硝唑 (13m g/ kg,n=7)后 ,其乳汁中甲硝唑达峰浓度时间 (tmax)为 (1.7± 1.0 ) h,甲硝唑含量达峰浓度 (cmax)为 (2 0± 5 ) mg/ L;乳汁中替硝唑其 tmax、Cmax分别为 (1.3± 0 .6 ) h和 (17± 3) m g/ L。由 cmax计算得新生儿每日经母乳摄入的甲硝唑及替硝唑含量分别是 3.0 2 mg/ (kg· d)及 2 .5 8mg/ (kg· d) ,仅仅是甲硝唑用于婴儿治疗剂量的1/ 10~ 1/ 5 ,是替硝唑的约 1/ 8~ 1/ 6。 结论 静滴甲硝唑、替硝唑的乳母 ,即使坚持哺乳对婴儿也是相对安全的。但为了使甲硝唑、替硝唑对乳儿造成的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建议哺乳时避开母乳中药物峰浓度时间 ,慎重起见 ,早产儿乳母不宜使用替硝唑  相似文献   
5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40岁以下发生绝经至少4个月,且卵泡刺激素(FSH)数值在4周的两次检测中均高于25 IU/L。该病在40岁以下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婚育年龄的提高,POI引起的不孕问题更加突出。遗传学致病因素是POI发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精准医学的发展使研究者更加准确并快速的定位并确定POI致病基因及突变。本文将综述近期POI遗传学领域新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相关进展进行评述。这些研究进展对育龄女性的遗传咨询、生育风险评估和遗传诊断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7.
COX-2和PGs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芸花  代荫梅 《医学争鸣》2005,26(13):1226-1229
目的:探讨COX-2,PGs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在各20例正常、炎性、CIN组织和40例不同分期宫颈癌组织的表达;RIA法测量各组血浆中的PGs含量.结果: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无表达,炎性及CIN组织表达增加,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加(P<0.01);PGs在正常组血中存在,炎性与CIN组含量增高,宫颈癌组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COX2,PGs均参与宫颈炎CIN宫颈癌的演变,COX2可能通过调节PGs的水平促进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8.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50%[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宫肌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妇女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后移,35岁以上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的就诊人数也逐渐增加。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肌瘤的位置是决定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子宫肌瘤对不孕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依次下降[2-4]。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PGs)在不同宫颈组织,尤其在CIN、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宫颈、宫颈炎(宫颈糜烂)和宫颈瘤样病变组各20例,宫颈癌组织40例(Ⅰ期10例,Ⅱ期20例,Ⅲ-Ⅵ期共10例)。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OX-2mRNA、COX-2及VEGF蛋白在宫颈的正常、炎性、CIN组织及不同分期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量各组患者血清中的PGs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COX-2 mRNA、COX-2和VEGF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无表达;在炎性及CIN组织有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级无关;腺癌与鳞癌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直径≥4 cm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4 cm者(P〈0.05)。2)PGs含量,特别是前列腺素E2(PGE2)在正常宫颈组血清中存在,在炎性及CIN组含量增加,两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PGS含量明显高于炎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X-2可能是早期参与促癌发生发展的因子之一,在宫颈癌早期COX-2主要通过PGS致癌;VEGF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是COX-2促癌发生发展的又一分子机制,在宫颈癌中晚期可能主要通过调节PGs的水平上调VEGF表达促进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0.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需行放疗的患者,建立剂量体积直方图和计量参数,比较两种不同放疗技术的放疗并发症及计算存活率。结果:应用适形技术,正常组织平均并发症概率从0.11减至0.03。肾脏的受照量、直肠反应发生率、膀胱反应、远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三维适形治疗技术能显著减少小肠受照体积,对直肠、膀胱受照量的降低也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区域的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而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