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周珉教授治疗肝癌时,分早期、中期、后期及终末期4个阶段分期辨治。明确指出肝癌的病机证素为湿浊、蕴热、瘀血、癌毒,气滞血瘀、湿热熏蒸、络伤血瘀、络气不和、枢机不利、营血伏毒、痰浊瘀蒙为主要证候。同时强调邪郁是肝癌发病重要因素,癌毒内生为致病关键,治法当以清化湿热为主,益气养阴、健脾益胃贯穿始终,理气利水而不伤阴,特别在肝癌晚期,须防变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2.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霍介格教授认为,癌痛的病机应从“络”分虚实而论,可概括为“经气不利,络滞而痛”及“脏腑失和,络虚而痛”。霍师临床观察到癌痛属虚实夹杂者居多,病理因素为风、湿、痰、瘀,且多兼夹为病。虫类药为络中“奇兵”,霍师主张根据虫类药的功效以及癌痛患者不同病位病机的侧重,分部位辨治用药,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在大肠癌术后辅助、联合化疗、晚期姑息等环节的应用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现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化积方对气虚血瘀型胃癌化疗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单模拟、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收集38例气虚血瘀型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9)在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C)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益气健脾化积方免煎颗粒,对照组(n=19)在DC方案基础上口服益气健脾化积方免煎颗粒模拟剂,1剂/d,疗程为56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比率,TNF-α、IFN-γ水平变化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4及NK细胞比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8细胞比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治疗后CD4细胞比率低于治疗前,CD8细胞比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治疗后NK细胞比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F-α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治疗后TNF-α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FN-γ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8及NK细胞比率及外周血中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第2次化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毒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积方能调节DC方案化疗的气虚血瘀型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NK细胞比率及TNF-α、IFN-γ水平,并可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5.
郭天灏  周红光  霍介格 《陕西中医》2020,(10):1455-1457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总结霍介格教授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口腔溃疡的经验。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疼痛甚至影响饮食及说话。霍老师临床治疗从心火亢盛、虚火上炎、阴火浮越、脾胃郁热四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合主要症状针对性用药,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归纳霍介格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霍介格教授临证抄方及病案收集,同时结合对中医文献的研究,总结霍介格教授对肝癌病机证素的认识,归纳其对肝癌分期的认知及用药特色,辅以典型案例论述中医药在治疗肝癌患者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结果:霍介格教授提出肝癌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指出湿瘀热毒是核心病机,癌毒是其发病关键;本虚应责之脾肝肾,标实应责之气滞、血瘀、水湿、癌毒;强调治疗应明虚实,辨分期,结合证候及临床表现,从而消补兼施,配伍用药,扶正祛邪,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并提出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应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防止身心同病。结论:霍介格教授擅于论治原发性肝癌,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88.
徐荷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西学中著名专家,在行医50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对于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徐老倡导扶正祛邪,即益气养阴、解毒抗癌的治疗理念。笔者有幸跟随徐老临诊,受益颇深。现就徐老应用益气养阴、抗癌解毒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验案举例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疗程12个月。观察4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疗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4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HCP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MMC、THP、HCPT、EPI四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 045.69、13 878.49、9 709.59、11 729.25;THP、HCPT、EPI组相对于MM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 650.74、31 959.60、74 193.5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看,HCPT组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90.
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胃癌化疗失败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药作为天然的MDR逆转剂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现从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机制出发,总结国内外中药有效成分逆转胃癌多药耐药作用研究进展,期望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