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54篇
  免费   12260篇
  国内免费   6995篇
耳鼻咽喉   1207篇
儿科学   2199篇
妇产科学   750篇
基础医学   7353篇
口腔科学   2675篇
临床医学   15371篇
内科学   10328篇
皮肤病学   1349篇
神经病学   2586篇
特种医学   4927篇
外科学   10838篇
综合类   34675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891篇
眼科学   1491篇
药学   14566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2620篇
肿瘤学   5582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1441篇
  2022年   3732篇
  2021年   4764篇
  2020年   4108篇
  2019年   2177篇
  2018年   2311篇
  2017年   3360篇
  2016年   2569篇
  2015年   4652篇
  2014年   6202篇
  2013年   8047篇
  2012年   11584篇
  2011年   12184篇
  2010年   11161篇
  2009年   10212篇
  2008年   10492篇
  2007年   10048篇
  2006年   8824篇
  2005年   6925篇
  2004年   4902篇
  2003年   3892篇
  2002年   2978篇
  2001年   2769篇
  2000年   2213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筛查人21号染色体上的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初步建立基于定量焦磷酸测序反应的唐氏综合征分子诊断方法.方法 基于改进引物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在21号染色体上选取7个SNP位点进行杂合子筛选,通过焦测序法检测SNP中两个等位基因型的比值,并作为诊断唐氏综合征的依据.结果 通过对84名正常中国人基因组样本进行筛查,得到6个杂合率较高的SNP位点.6个SNP位点的杂合子覆盖率为92.9%.应用这6个SNP位点对10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样本进行了焦测序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0例患者样本中有9例样本的两个基因型比值为2:1或1:2,1例未检出杂合子,检出率为90%.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种唐氏综合征辅助诊断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和结果明了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并将其用于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18q21在人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q21上的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作为目的 片段,选择接近1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点RP11-621L6作为参照位点,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提取、纯化相应位点的DNA,用切口平移法分别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后制成双色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0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18q21 LOH情况,并收集、整理相应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胰腺导管腺癌中在RP11-729G3位点有25例(83.3%)有LOH,在RP11-850A17位点26例(86.6%)有LOH,其中25例在RP11-729G3和fuP11-850A17两个位点均有LOH,1例仅在RP11-850A17位点有LOH.10例慢性胰腺炎中均未发现18q21 LOH.经统计学分析发现,18q21 LOH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P11-729G3和RP11-850A17两个位点LOH有高度相关性(Phj系数=0.877),但和临床病理各因素间未发现明显相关.结论 18q21 LOH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属于高频事件,并且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的LOH有高度相关性,可能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中18q21LOH也能作为较特异的标记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中构建并表达HBV抗原表位,并对其抗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人工合成编码HBV "a"抗原决定簇表位中24个氨基酸(S124-147)的寡核苷酸序列,克隆入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FHV-RNA2-I3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在原核pET系统(BL21细胞)中表达.以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对其抗原性进行研究.结果 嵌和蛋白与抗-HBs血清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 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系统中表达的HBV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HCV—NS5A对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CV全长开放阅读框的质粒中获得NS5A全长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NS5A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0(-)中,再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结果: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的NS5A基因在HepG2细胞中获得表达,而且在表达重组NS5A的转染HepG2细胞中,检测到PI3K蛋白的表达。结论:NS5A可在体外激活PI3K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95.
HIF-1α和MMP-2在大鼠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MMP-2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7 d,21 d处死大鼠。RT-PCR方法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HIF-1α和MMP-2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对HIF-1α和MMP-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模型组术后灶周组织出现HIF-1α, MMP-2 mRNA表达上调和大量黄色的HIF-1α,MMP-2蛋白阳性细胞,于24~72 h达高峰。HIF-1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分别与MMP-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分别r=0.588, P=0.002; r=0.765, P<0.001)。结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α和MMP-2的表达上调,且HIF-1α可能调控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采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构建造血系统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Cx43~(-/-))小鼠模型,并探讨Cx43在维持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及功能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将引进的2对转基因小鼠Cx43 loxP/loxP和Lyz-Cre/+杂交,选取F1雌性子代Cx43 loxP/-_Lyz-Cre/+与雄性Cx43 loxP/loxP合笼回配,提取所获得子代小鼠鼠尾组织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方法筛选Cx43~(-/-)小鼠,同时分析小鼠不同器官中Cx43基因的表达差异;该类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125 mg/kg)处理,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10和15天经眼球取血分析其血象变化。Cx43~(-/-)及Cx43~(+/+)小鼠予7.5 Gy(~(60)Co-γ)的致死量照射,剂量率1 Gy/min,照射后6 h分别给予事先准备就序的骨髓细胞,每只3×10~6细胞于尾静脉注入,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造血是否重建:分离股骨切片后,收集骨髓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选用的单抗为CD45R、Gr-1、CD4、 CD8a、TCRαβ、Mac-1、抗sIgM、TER119、Sca-1及CD117);同时进行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实验观察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本研究通过2种转基因小鼠间杂交和回交,成功获得造血系统选择性Cx43基因敲除小鼠;该类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无Cx43表达,参与造血的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Cx43表达也显著下调(P0.01),而心脏和肾脏的Cx43表达则无影响,小鼠成年后外周血象分析并无明显异常,但应急代偿能力下降,经5-FU处理后,其造血功能恢复显著减缓,处理15 d后,Cx43~(+/+)小鼠造血功能已接近正常水平,而Cx43~(-/-)小鼠仍无明显的恢复迹象,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仍处低位,2者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体外集落试验也证实Cx43~(-/-)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CFU-GM或CFU-E集落数均明显少于Cx43~(+/+)小鼠(P0.01),但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x43~(-/-)小鼠骨髓中Lin~-/c-Kit~+/Sca-1~+细胞亚群数量与Cx43~(+/+)小鼠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x43~(-/-)小鼠在化疗或移植后其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均延迟,且化疗15 d后骨髓切片及涂片均证实其骨髓中造血细胞增生程度明显降低,脂肪组织显著增多,而且T、B细胞发育也有异常。此外,其外周血中CD4~+CD8~+细胞比例比野生型小鼠增多(P0.05),但CD4~+T细胞显著减少(P0.01),尤其是TCRαβ亚群细胞减少最为明显(P0.01)。同样,Cx43~(-/-)小鼠外周血中CD45R~+sIgM~-细胞亚群比例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骨髓中Cx43基因表达在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尤其是应急状态时)具重要作用,敲除Cx43基因后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减缓,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97.
应用IRS-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nfrequent-restriction-site PCR,IRS-PCR)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本实验室IRS-PCR方法。同时用IRS-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49株社区感染分离菌的分型结果计算辨别力指数(ID)值估计分辨力。对其中30株社区感染菌重复实验一次估计重复性。比较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分型率、分辨力、重复性、结果的一致率及操作特点。结果建立IRS-PCR对金葡菌基因分型的方法。70株金葡菌均可被2种方法分型,分型率100%。IRS-PCR分为38个型,21株院内感染菌分为6个型,49株社区感染菌分为32个型,计算ID值为0.981。PFGE分为40个型,21株院内感染菌分为6个型,49株社区感染菌分为34个型,计算ID值为0.983。两种分型方法的重复性均为100%。对院内感染菌,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100%;对社区感染菌,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92%(45/49)。与PFGE相比,IRS-PCR更简单、省时、易于操作、不需特殊昂贵仪器。结论IRS-PCR能对金葡菌简易快速可靠分型,适合检验科对临床标本的快速有效分型,是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以及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35±5)mmHg]并提取肠系膜上动脉总裂解蛋白,采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休克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及其时-效、量-效关系。结果:失血性休克2 h及4 h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明显增强 (P<0.01 );L-精氨酸(5×10-5-5×10-4 mol/L)孵育30 min即可诱导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增强,2 h内无明显下降;且L-精氨酸诱导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症失血性休克可增强血管平滑肌BKCa 通道酪氨酸磷酸化,且NO参与了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TGFβ1-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输注1周后柃测TGFβ1-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T细胞凋亡水平及T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 TGFβ1-pcDNA3质粒转染DC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分化,并下调Dc的多种功能。TGFβ1基因转染不仅能降低DC对LPS的反应,同时抑制DC在MLR中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TGFβ1-DC输注受者后,1周内可在脾和淋巴结内形成微嵌合,并有效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抑制DC的多种功能,可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I岳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0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6.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32/60),晚期发生率为46.67%(28/60),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5.00%(39/6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0.65%)与皮层下(2.7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层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