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25篇
  免费   5646篇
  国内免费   3072篇
耳鼻咽喉   594篇
儿科学   930篇
妇产科学   342篇
基础医学   3541篇
口腔科学   1101篇
临床医学   7175篇
内科学   4864篇
皮肤病学   1042篇
神经病学   965篇
特种医学   2248篇
外科学   5778篇
综合类   1654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7087篇
眼科学   659篇
药学   7384篇
  90篇
中国医学   5611篇
肿瘤学   2576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55篇
  2022年   1725篇
  2021年   2217篇
  2020年   2110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1106篇
  2017年   1620篇
  2016年   1168篇
  2015年   2211篇
  2014年   3059篇
  2013年   3692篇
  2012年   5508篇
  2011年   5962篇
  2010年   5312篇
  2009年   4746篇
  2008年   4862篇
  2007年   4810篇
  2006年   4325篇
  2005年   3411篇
  2004年   2520篇
  2003年   1828篇
  2002年   1454篇
  2001年   1287篇
  2000年   998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2.
iNOS/NO对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2,NOS-2)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与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2,COX-2)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对NO清除剂、NOS抑制剂和释放NO的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为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3.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BMP4)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骨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种子细胞。方法全骨髓法培养兔BMSCs,按感染复数(MOI)值不同设定为四组,分别转染兔BMSCs,观察病毒量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选取影响最小的MOI值,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兔BMSCs,MTT法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AV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EGFP)为参照,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转染效率。AAV-hBMP4与对照病毒AAV-EGFP分别转染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及ALP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兔肌袋实验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MOI值为5×10~4 vg/cell时,AAV对细胞形态影响最小,以此值进行后续实验。AAV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良好,转染效率为55%~65%。AAV-hBMP4转染后,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成骨改变,ALP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均出现成骨的特征性改变,而AAV-EGFP组无上述改变。细胞上清ALP含量测定显示,实验组ALP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5,P<0.01)。兔肌袋实验术后4周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钙盐沉积,矿化结节形成。结论AAV-hBMP4转染效率高,对BMSCs的增殖活性影响小,AAV-hBMP4转染的B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一种经颞部矫正面中部老化征象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经颞部头皮切口在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间剥离,下达颧弓,内达眶外侧缘。在颧弓上约2cm,平行颧弓切开颞深筋膜浅层约3cm,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剥离至颧弓上缘进入骨膜下剥离。松解面中部。将已充分活动的面中部全层组织上提,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表面。结果自2000年以来,临床应用21例,术后效果满意,外观自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剥离层次深,耳前无切口,术后恢复快,效果自然,维持时间长的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难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积极、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例病程分别为5年和7年,狼疮肾Ⅲ级和Ⅳ级,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浆膜炎的患儿进行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首先经惠尔血动员、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了1.7×106/kg及1.0×106/kg CD34+细胞,采集物中分别尚存2×105/kg和1×104/kg的CD3+细胞.用CTX 50 mg/kg·d×4 d+ATG(Fresennius S 5 mg/kg·d×3 d)预处理.结果两患者分别于+9 d和+7 d获粒细胞重建,自+15 d起血小板维持于正常水平.现已分别随访13月和6月,原发病症状完全消失,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全部转阴,但细胞免疫功能仍未恢复,CD4细胞仍处于低水平.结论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型红斑狼疮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7.
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砷剂孵育卵巢癌细胞 4 8h后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砷剂具有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作用 ,砷剂诱导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减少 (P <0 .0 1)、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增加(P <0 .0 5 )。结论 氧化还原系统的改变是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靶重建放大扫描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患者先行常规CT平扫,选定结节处为兴趣区,行薄层靶重建放大扫描,层厚、层距为2mm,FOV为160。结果:42例恶性病变中有37例表现为深分叶,占88.1%;21例良性病变中有15例表现为浅分叶,占71.4%。恶性结节中15例内部出现条状低密度支气管征;7例出现血管集中征;8例出现空泡征;病变内部出现液化坏死13例,其中恶性病变ll例。22例出现钙化,包括12例良性病变和10例恶性病变。2例错构瘤内均见小面积脂肪性低密度影。结论:靶重建放大扫描比普通CT扫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恶性病变大多数为深分叶,良性病变大多数为浅分叶或无分叶。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4月~6月份急诊处方2 186张,统计急诊应用抗生素的综合情况,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成人应用抗生素以氟喹诺酮类和克林霉素居首位,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儿童主要应用头孢菌素类。给药方式绝大部分为静脉给药,达八成以上。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给药方法不合理、指征不明确、配伍不合理等。结论我院急诊抗生素应用仍有部分偏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改变现状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临床药师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MR频谱检测乳酸的脉冲序列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变一系列脉冲序列参数,以利于乳酸的最佳检测与定量分析。方法制作含乳酸玻璃模型。改变一系列的MR脉冲序列参数,应用点解析频谱序列(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和激励回波序列(stimulated echo acquisition,STEAM)获得乳酸模型的相应频谱。另外,对12例脑病变患者和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频谱检查,测量出每个波峰的峰高,并绘出序列变化曲线图。结果STEAM各波峰的峰向与PRESS序列一致,但STEAM各峰高均低于同等条件的PRESS峰。随着TE时间的延长,用乳酸模型测出的乳酸峰的峰高一序列曲线图呈波浪状变化,正向双峰在TE=26、270ms时共振波幅达到最大绝对值,负向双峰在TE=135~160ms之间达到最大绝对值。脑病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扫描结果表明,乳酸峰在优化的序列高于非优化的序列。结论优化的脉冲序列更有利于乳酸的检测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