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9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722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1298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382篇
内科学   1705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610篇
特种医学   4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68篇
综合类   1858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55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1202篇
  2篇
中国医学   537篇
肿瘤学   117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888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肝动脉灌注三氧化二砷对肝移植瘤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明友  吴诚义 《医学争鸣》2004,25(12):1106-110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As2 O3 对肝移植瘤血管的作用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 5 0只肝脏Vx 2移植瘤动物模型 ,随机平均分成 5组 .移植瘤术后 2wk ,经肝动脉插管灌注不同浓度As2 O3 ,并以顺铂和生理盐水作对照 ,连续 7d ,6wk末切取肝肿瘤组织 ,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有无改变 ,检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肿瘤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核碎裂、细胞坏死及微血栓形成 ,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无类似改变 .实验组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实验组间VEGF表达无差异性 (P =1 .0 0 ) .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As2 O3可减少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选择性破坏肝移植瘤组织血管 ,并存在一定剂量效应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726例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铀  卢君  林广裕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05-230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共726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一般临床调查资料。[结果]小儿急性中毒近年来明显增多,发病年龄高峰为小于3岁及大于8岁,中毒种类多,医源性中毒、误服和自杀中毒有增多趋势。[结论]预防措施应重在加强对食物卫生及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规范的监督管理,并应注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将Rowland等人的二房室模型中的消除过程扩展成米氏兼一级消除过程。据此,推导出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的公式;进而得到平均清除率和剂量间的关系以及剂量与平均清除率和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43例经心导管证实的空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了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23项临床参数中,对肺动脉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红细胞压积、周围血管征、空间隔缺损大小、心脏杂音强度、心胸比率(r=0.8028),并初步探讨了各因素对肺动脉压的影响机制,旨在能非创伤性地动态了解患者肺动脉压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肉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生物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 研究肉仔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方法 : 将 62 4只 1日龄肉公鸡随机分为 1 3组 ,分别饲不添加锰的基础饲粮 (对照组 )或以不同锰化合物添加 60、1 2 0、1 80 mg/ kg锰的试验饲粮 2 1 d。结果 : 肉鸡生长性能各指标和腿病发生率以及肉鸡的跖骨灰锰含量、心肌细胞线粒体中 Mn SOD活性均未受到添加锰源以及锰源与锰水平互作的显著影响 ,但受到添加锰水平的显著影响。肉鸡心肌含锰量和 Mn SOD m RNA水平均未受到添加锰源与锰水平互作的显著影响 ,但受到添加锰源及添加锰水平的显著影响。其中中等和强络合强度有机锰源的生物学利用率明显高于无机硫酸锰和弱络合强度有机锰源。结论 : 中等和强络合强度的复合氨基酸锰对肉仔鸡的生物学利用率明显优于无机硫酸锰和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  相似文献   
86.
选用年轻人冠状动脉材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弥漫性内膜增厚、脂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同巨噬细胞进行了联系。结果表明,凡是有巨噬细胞浸润之处,不管何种病变,该处的平滑肌细胞便失去了相应抗体的反应性,但仍能被抗间叶细胞抗体所标记,提示平滑肌细胞已经发生表型转变。这一现象说明巨噬细胞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病变发生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复方成分提高胎盘血供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胎盘血供不足所致妊娠并发症提供思路。方法提取分离黄芪、丹参复方成分,运用NOS(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一氧化氮合成阻滞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妊娠18d大鼠血浆IL-1、IL-10水平。以及胎盘超微形态学变化,大鼠血压、尿蛋白变化,以及仔鼠重、肝重、脑重、胎盘重等。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阻滞模型组IL-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经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浆IL-1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IL-10含量较空白组低(P〈0.01),中药组血浆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胎盘形态学、血压、尿蛋白以及仔重、仔肝重、脑重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可能对妊娠早期母-胎界面免疫平衡具有调控作用,通过促进局部生理抑制性免疫反应增强和杀伤、排斥免疫反应减弱,从而有利于母胎循环构建,维持胎盘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88.
本文建立了在常温常速离心条件下进行样品预处理的人血浆三尖杉酯碱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法。本法批内CV%为3.08~3.47%,批间CV%为4.36~5.28%,回收率范围为93.6~95%,标准曲线在12.5~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9.
对二乙烯基偶氮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对二乙烯基偶氮苯(DVAB)。方法:用对硝基苄溴和三苯基磷合成的Wittig试剂,与甲醛反应,生成对硝基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再进行还原偶联反应,得到DVAB。结果: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用紫外光谱测其光谱性质。结论:该合成路线优化,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0.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tissue polypeptide-specific antigen (TP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value in such cases. METHODS: Altogether 160 subjects (9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40 with benign breast lesions,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TPS and CA153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in all the subjects. RESULTS: The levels and positivity rate of serum TPS and CA153 in breast canc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subjects group and benign lesion group (P<0.01), and became even higher as the malignancy progressed. High serum TPS level was detected in the cancer patients in stage I. Serum TPS level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o bone metastasis of the malignancy, but its highest levels occurred in cases of lymphoid node metastasis (P<0.05). In patients who responded favorably to the treatment, serum TPS and CA153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 but the reduction in TPS levels tended to be more obvious (P<0.05). CONCLUSION: Serum TPS can be used as a very useful and sensitive tumor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especially in case of bone metastasis, and may be of great value in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