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9篇
  免费   2513篇
  国内免费   1466篇
耳鼻咽喉   323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1769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3867篇
内科学   2326篇
皮肤病学   397篇
神经病学   415篇
特种医学   902篇
外科学   1872篇
综合类   779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604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3445篇
  33篇
中国医学   2510篇
肿瘤学   107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843篇
  2020年   783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978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811篇
  2012年   2640篇
  2011年   2928篇
  2010年   2645篇
  2009年   2360篇
  2008年   2420篇
  2007年   2469篇
  2006年   2204篇
  2005年   1785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857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医务人员的手由于频繁接触患者而污染严重,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正确的洗手方法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们在医院内大力推广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对医务人员的洗手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6.95%(20/23),漏诊率为13.04%(3/23)。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畸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全面掌握超声知识,仔细认真地检查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4.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hepatic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ugust 2007, thirty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hepatitis B cirrhosis underwent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iarization. The PVPG (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was measured by inductor continually during operation. The HAF (hepatic artery flow), PVF (portal venours flow) and hepatic arterial RI(resistant index) were measured with Doppler sonography. The EHBF(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and ICGR15 (indocyanine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indocyaninegreen clearanc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PVPG after laparotomy (19±4) mm Hg, ligating the splenic artery(14±4) mm Hg, splenectomy(14±3)mm Hg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12±4) mm Hg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The PVF decreased [from (42±14) ml/s to (16±8) ml/s] and HAF increased in compens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EHBF increased [from (0.48±0.10) L/min to (0.56±0.10) L/min], and the ICGR15 decreased (from 23%±8% to 18%±4%)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the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improves at least in a short term notwithstanding the decrease of PVPG and PVF.  相似文献   
45.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自体活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腓骨套叠式复合骨移植体的愈合机制和规律。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胫骨结节下切除3.0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对照组仅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均用7孔93cmAO加压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第4个月实验组宿主骨一异体骨接合部愈合率83.3%,对照组未愈合或不愈合。ECT检查: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骨代谢活跃,但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异体皮质骨髓腔内壁及哈佛管内的内吸收、成骨活动显著增强。结论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带血管自体腓骨能促进长段同种异体骨的血管化,加速其爬行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提高上尿路结石碎石成功率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皮肾穿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放置双J管,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48例。结果 结石总排净率为89.1%,结石最小排净率79.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结石排净率高,创伤较小,手术并发症少,是上尿路结石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h点均为上调,在24h、36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早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主要病理变化和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mmunoreaction ,ET IR) ,探讨卡托普利 (Captopril)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4 8只 ,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 (6h和 1、3、7、15、2 2d)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8只 ,其中 3只为内膜损伤 (手术组 )、3只为损伤 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 ,2只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采静脉血 ,手术组及治疗组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制备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前 1d给予卡托普利 2mg·kg-1·d-1直至处死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血浆内ET水平 ,处死后取模型动脉血管 ,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 手术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39 17± 16 86 )ng/L) ]和治疗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2 2 16± 13 5 6 )ng/L]均较术前 [平均值 (111 2 4±11 39)ng/L]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手术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浆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手术组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增厚 ,主要以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心血管危险因子载脂蛋白 E( Apo E)、载脂蛋白 C- ( Apo C- )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 LRP)与汉族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 LO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PCR-RFLP技术或直接通过 PCR方法 ,分析了 1 5 6例正常老年人、79例 LOAD Apo E、Apo C- 与 LRP基因型。结果 在 LOA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 ,Apo Eε4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1 7.7%、5 .7% ,其间差异有显著性 ( x2 =1 5 .75 0 ;P=0 .0 0 1 ,OR=3 .3 96,95 % CI =1 .80 8~ 6.3 79) ;Apo Eε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76.0 %、84% ,前者低于后者 ( x2 =4.43 9;P=0 .0 3 5 ,OR=1 .65 9,95 % CI =1 .0 3 3~ 2 .665 ) ;LRP、Apo C- 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LOAD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Apo Eε4等位基因是 LOAD的遗传危险因子 ,Apo Eε3等位基因则可能有保护效应 ;此研究未能证明 Apo C- 基因变异和 LRP基因 C766T多态性与 LOAD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