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4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493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213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09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1135篇
内科学   854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192篇
特种医学   367篇
外科学   882篇
综合类   258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94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123篇
  9篇
中国医学   1228篇
肿瘤学   38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632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心肌桥(M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21例患者存在心肌桥,将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结果:两种方法对心肌桥检出的部位及数目具有一致性;21例患者心肌桥均出现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位于前降支近段2例,中段16例,远段2例,对角支心肌桥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测定正常实验恒河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获取基础数值.方法 使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Cell QuestTM3.3分析软件,应用CD3-Percp、CD4-FITC、CD8-PE荧光标记的抗体,对北京地区84只实验恒河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地区实验恒河猴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LYM)的百分比为32.82%±5.93%;CD3+CD8+ 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3.99±6.34)%;CD4+/CD8+的比值为1.45±0.41;LYM百分比为白细胞的(49.70±14.00)%;LYMF为(4.634±2.181)×106/mL.结论 实验用恒河猴T淋巴细胞亚群的基础数值测定为相关比较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以整体和离体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 缓解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异丙肾上腺素 (ISO) 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以 TUNEL 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 RT-PCR 法观察心肌组织中 bax、bcl-2 基因表达的变化;用缺糖缺氧/再复氧模型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凋亡,以 PI 流式细胞法观察凋亡情况,以 Rhodamine 123 荧光法考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60、120、240 mg/kg HSYA ip 给药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大鼠的线粒体肿胀、核凝集及固缩,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 (P<0.01),下调心肌组织 Bax 蛋白 (P<0.05) 及 bax mRNA 的表达 (P<0.01)。0.64、1.3、2.5 mmol/L HSYA 可减少缺氧/再复氧造成的细胞凋亡 (P<0.05),且可缓解该损伤造成的心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P<0.05)。结论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是 HSYA 缓解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杭州市公共交通司机工作期间苯系物(BTEX)的暴露量,评价此职业危险指数HI和致癌风险R的水平。方法 于2008年5月14日—6月25日采集了杭州市不同类型公交车行驶期间车厢空气样本,用二硫化碳洗脱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不同类型公交车车厢中BTEX的含量,并进行不同类型公交车环境中BTEX浓度的危险指数肌和致癌风险R的计算。结果 公交司机工作环境空气中BTEX总浓度为42.19~192.57μg/m^3,其中苯为9.39~43.12μg/m^3,其职业BTEX的危险指数小于1,在安全范围之内,而苯的致癌风险为4.85×10^-6-7.31×10^-6,大大超过了美国EPA制定的致癌风险限值(1×10^-6)。结论 公交车司机的职业暴露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蛋白和血清酶水平的影响,以及辅酶Q10对阿托伐他汀导致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69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86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组(联用组,8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血浆脂蛋白(TC、TG、HDL-C、LDL-C)和血清酶(ALT、AST、CK)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用组血浆HDL-C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LDL-C水平降低(P<0.05),但两组血清酶AST、ALT、CK水平及血浆脂蛋白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血清酶、血浆脂蛋白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辅酶Q10可提高HDL-C水平,并且可提高阿托伐他汀对LDL-C的改善作用,但不能降低ALT、AST及CK的水平,提示临床通过辅助使用辅酶Q10来减轻阿托伐他汀治疗过程中导致的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的药效、毒性展开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通过最大给药量实验评价其急性毒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观察颗粒改制前后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虎杖解毒颗粒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日剂量的218倍和200倍,小鼠均未死亡,生存状况无异常;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结论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毒性及药效无明显改变,制剂毒性低,具有一定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橙皮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橙皮苷脂质体凝胶进行各项理化指标、体外释放模型和透皮吸收进行考察。结果:橙皮苷脂质体最优处方为磷胆比2.35∶1、磷药比7.43∶1、水合介质pH 6.54。橙皮苷脂质体粒径(207.87±13.27)nm,PDI (0.36±0.02),Zeta电位(-40.60±3.32)mV,包封率(58.21±0.90)%,橙皮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R2adj=0.998 9)。结论:橙皮苷脂质体凝胶黏度适宜,易于涂展,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透皮吸收特性良好,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橙皮苷脂质体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998.
童彤  丁海文  沈爱宗  刘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7):1794-1797,1816
目的: 探究优化智能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对成品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溶媒体积、转针速度、推拉次数、抽拉角度、残留稀释、静置时间、二次配药参数,考察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成品输液室温8 h内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并对比机器调配与人工调配效率、手部意外刺伤发生率、药液残留量。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佳调配技术参数为溶解过程中溶媒体积10 mL、慢速转针、推拉5次、抽拉角度180°、残留稀释1次、静置时间10 s、选择二次配药,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室温8 h内成品输液性状、渗透压和pH值没有显著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的药液残留量小于人工调配,无手部意外刺伤发生,一人同时操作2台机器的调配效率高于人工调配。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能够提高调配的成品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影响白癜风发病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饮酒 (OR =2 99)、精神紧张 (OR =2 19)、饮食不规律 (OR =4 3 7)、喜食辛辣 (OR =3 83 )、外伤 (OR =2 5 8)、经常接触农药 (OR =3 2 1)、接触油漆原料 (OR =3 0 2 )与白癜风发病呈正相关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81)、常吃蔬菜水果 (OR =0 72 )呈负相关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饮酒 (OR =3 985 )、精神紧张 (OR =4 19)、喜食辛辣 (OR =5 83 )、外伤 (OR =1 73 )是白癜风发病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 (OR =0 71)是一种负面因素。结论 饮酒、精神紧张、喜食辛辣、外伤是白癜风发病潜在环境危险因素 ,适度阳光照射则是一种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CT、"C"臂导引腰椎间盘造影的穿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4、43个位于L4~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