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00篇
  免费   25416篇
  国内免费   16661篇
耳鼻咽喉   2809篇
儿科学   3796篇
妇产科学   2143篇
基础医学   20101篇
口腔科学   4889篇
临床医学   30865篇
内科学   27033篇
皮肤病学   3005篇
神经病学   8374篇
特种医学   100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25157篇
综合类   61298篇
现状与发展   72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4148篇
眼科学   4878篇
药学   29013篇
  330篇
中国医学   21933篇
肿瘤学   16179篇
  2024年   669篇
  2023年   3199篇
  2022年   7210篇
  2021年   11177篇
  2020年   9269篇
  2019年   6280篇
  2018年   6947篇
  2017年   7901篇
  2016年   6796篇
  2015年   11312篇
  2014年   14127篇
  2013年   15950篇
  2012年   23029篇
  2011年   24634篇
  2010年   19705篇
  2009年   17169篇
  2008年   18255篇
  2007年   17817篇
  2006年   16360篇
  2005年   13402篇
  2004年   9402篇
  2003年   8588篇
  2002年   6776篇
  2001年   5507篇
  2000年   4112篇
  1999年   2542篇
  1998年   1292篇
  1997年   1187篇
  1996年   961篇
  1995年   858篇
  1994年   686篇
  1993年   428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210篇
  1987年   214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9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骨骼肌肉恶性肿瘤增强减影MRI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估增强减影在骨骼肌肉恶性肿瘤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0例骨骼肌肉恶性肿瘤病人进行MR增强扫描 ,MR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0 1mmol/kg) ,用T1W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度 /噪声比值 (C/Ns值 )以及肿瘤影像征象清晰程度的比较 ,对MR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 MR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病例都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5 0例骨骼肌肉恶性肿瘤图像MR减影的C/Ns值比传统T1W增强图像的C/Ns值高。MR减影图像的C/Ns值为 10 9 74± 5 10 ( x±s) ,传统T1W增强图像的C/Ns值为 2 3 6 1± 3 16 (t=10 1 5 1,P <0 0 5 )。减影前后肿瘤影像征象的比较结果显示 :不规则边缘 (χ2 =7 86 ,P <0 0 5 )、肿瘤分叶 (χ2 =7 16 ,P <0 0 5 )和环形强化 (χ2 =7 4 4 ,P <0 0 5 ) ,对肿瘤影像征象清晰度差异的检出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R对比增强减影比传统T1WI增强更能有效地显示骨骼肌肉恶性肿瘤。对比增强减影为检出和评估骨骼肌肉恶性肿瘤方面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9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lcium channel reaction of human Leydig cells induced by hCG/ATP at different extracellular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s. Methods: The Leydig cell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 was examined with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when the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hCG/ATP at different extracellular calcium contrations. Results: With calcium-containing extracellular fluid, the Leydig cells were sensitive to hCG stimulation and when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was calcium-free, the Leydig cells did not respond to the stimulation. However, the Leydig cells did respond to ATP stimulation no matte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contained calcium or not. Conclusion: In human Leydig cells, there are calcium channels sensitive to hCG and ATP. The extracellular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Leydig cell metabolism by hCG/ATP.  相似文献   
993.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维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62-46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3次 d;缬沙坦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 ,3次 d ,缬沙坦80mg ,1次 d,并于治疗后 2周、 2 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了解缬沙坦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AMI治疗 2 4周时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时间 (LPER)、左室高峰充盈率 (LPFR)和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 (LTPFR)的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移植肝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间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 :应用近交系 BN至 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 ( Lew- Lew)肝移植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的表达。同时观察 i 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 FK5 0 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急性排斥组 i NOS表达强阳性 ,与氨基胍组、FK5 0 6组及同基因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i 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FK5 0 6可以抑制 i NOS的表达。抑制 i NOS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 ,6 四氢吡啶 (1 methyl 4 phenyl 1,2 ,3 ,6 tetrahydropyridineMPTP)损伤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Propofol 10 0mg/ (kg·d)后注射MPTP 2 0mg/ (kg·d) ,用药 6d。 12d后分离纹状体应用高效液相 -电化学方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二羟基苯乙酸及高香草酸的含量水平 ,应用12 5I- β-CIT放射性配基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活性和黑质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 异丙酚可增加MPTP模型鼠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异丙酚处理组DA ,DOPAC ,HVA的含量分别为 (8.2 417± 1.692 ) μg/ g、(1.3 81± 0 .486) μg/g和 (1.63 3 9± 0 .5 73 ) μg/ g ,与MPTP损伤组比较 ,明显增加。异丙酚亦可抑制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神经元的减少。MPTP组注射MPTP 6d后 ,纹状体DAT为 (5 .3 13± 0 .64 2 )与正常组 (6.992± 0 .5 48) μg/ g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1) ,P +M组纹状体DAT为 (6.5 65± 0 .40 5 ) ,明显高于MPTP组 (P <0 .0 1) ,即减轻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下降。结论 异丙酚对MPTP损伤的DA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婴幼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幼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回-结型肠套叠中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11例复合型肠套叠中合并急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发现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炎症为继发再次肠套叠的诱因。(2)主要X线表现:①腹部少气或无气征15例;②右侧腹膜外脂线局部或全部模糊征18例;③右下腹肠腔异常积气和/或小肠梗阻征9例。右侧腹膜外脂线局部或全部模糊征象出现率最高。结论 阑尾炎是婴幼儿肠套叠的最主要早期并发症。X线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有重要提示意义,对预防阑尾炎症致继发肠套叠或其他并发症有重要价值,尤其在空气灌肠整复后的治疗上。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引起的钉松动、断钉及伤椎再塌陷、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方法及结果]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神经根探子撬拨压缩下陷的伤椎上终板和前中柱,使之复位,经伤椎通过椎弓根植骨成形。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100%)。脊柱后凸Cobb's角度术前平均23.6°(n=23)矫正至术后平均4.4°(n=23),随访角度5.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7%,随访时95%;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6 mm,术后17.5 mm,随访矢状径17.1 mm,无明显狭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弯曲。[结论]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安全性高,经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了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998.
桥本氏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40例桥本氏病和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巨检和镜检的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1993年3月~2003年3月亚急性甲状腺炎术中切除甲状腺组织经病理确诊。切片行HE染色后普通光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0例桥本氏病均为女性,年龄20~69岁,平均45.5岁。20例亚甲炎,男1例,女19例,年龄22~50岁,平均40.2岁。结论 桥本氏病和亚甲炎多见于女性,以颈部包块为共同特征。桥本氏病巨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检主要为淋巴滤泡形成。亚甲炎巨检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镜检主要为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999.
转化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增生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α和TGF-β在40例BPH组织和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α在BPH组织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且TGF-α在BPH组织上皮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间质中的表达(P<0.01)。TGF-β在BPH组织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且TGF-β在BPH组织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上皮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TGF-α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腔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高度表达,TGF-β在前列腺包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间质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前列腺间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参与了BPH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  唐顺  杨毅  董森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793-797
目的 回顾性研究对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种入路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探讨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自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135例。其中,骨髓瘤25例,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23例,巨细胞瘤17例,血管瘤15例,淋巴瘤9例,软骨肉瘤7例,骨母细胞瘤6例,嗜酸性肉芽肿6例,尤文肉瘤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粒细胞肉瘤4例,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i血管内皮瘤2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骨软骨瘤2例,脊索瘤2例。病变累及颈椎13例,胸椎79例,腰椎43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者92例,其中Frankel分级A、B级9例,C、D级83例;无神经系统受累者4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18例,经后路侧前方手术13例,经前路切除肿瘤73例,经后路切除肿瘤31例。结果 135例患者中,126例(93.3%)术后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9例术后疼痛无明显减轻。9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86例术后麻痹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在随访期内未见严重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应用抗生素及抬高床尾治疗后愈合。3例应急性溃疡患者,经输血及抗酸药治疗溃疡愈合。皮下气肿3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神经根损伤2例,内固定物松脱2例,瘫痪加重1例。结论 对于脊柱巨细胞瘤或软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破坏单个或相邻的两个脊椎时,应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根据肿瘤的Tomita或WBB分期设计手术方案,合理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