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3篇
  免费   2253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564篇
妇产科学   189篇
基础医学   1522篇
口腔科学   517篇
临床医学   3569篇
内科学   1898篇
皮肤病学   222篇
神经病学   430篇
特种医学   888篇
外科学   1803篇
综合类   681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362篇
眼科学   322篇
药学   2969篇
  21篇
中国医学   2319篇
肿瘤学   115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787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971篇
  2014年   1270篇
  2013年   1574篇
  2012年   2545篇
  2011年   2679篇
  2010年   2466篇
  2009年   2061篇
  2008年   2333篇
  2007年   2163篇
  2006年   1890篇
  2005年   1442篇
  2004年   881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巴豆醛(CH3-CH=CHCHO,C4H6O)即丁烯醛,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其化学性质很活泼,对人体危害较大。国外,如美国已经建立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巴豆醛的检测方法,我国还未建立其标准化检测方法;国内外对巴豆醛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很少;本文旨在通过对巴豆醛的全面了解,来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1巴豆醛的理化性质巴豆醛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易燃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性气味。熔点-74℃,沸点104℃,蒸气压19mmHg(20℃),相对密度(d245)0.8495,蒸气相对密度2.41(空气=1);自燃温度232℃,爆炸范围2.1%~15.5%(体积);易溶于水,水中溶解度为181g/…  相似文献   
62.
Polymyxin B antagonizing biological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olymyxin B ( PMB ) antagonizing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PS and lipid A was assayed by biosensor,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PMB for LPS (2 ng/ml ) was detected by kinetic turbidimetric limnins test. The releases of TNF-α and IL-6 in 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PMφ) after exposure to LPS ( 100 ng/ml) were det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in PMφ induced by LPS (100 ng/ml)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PMB had high-affinity to LPS and lipid A with dissoci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18.9 nmol/L and 11.1 nmol/L, respectively, and neutralized LP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PMB could marked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and the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LPS-stimniated murine PMφ. Conclusions: PMB neutralizes LPS and inhibites the expression and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macrophages, in which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ipid 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63.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PD患者128例,按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Hoehn-Yahr分期及有无自主神经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χ^2检验示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较高(76.59%),且其与病程、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而与性别、药物治疗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主神经症状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方面,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其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测量在 4个区分别拔除 1个前磨牙后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方法 :选取 5 8例拔除 4个前磨牙正畸治疗后的满意病例 ,测量模型的牙齿宽度 ,计算其 Bolton指数全牙比。结果 :拔除 4个前磨牙正畸满意病例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为 90 .5 0 %± 1 .60 %。结论 :本文测得的拔除 4个前磨牙的病例治疗后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对临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并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5-Fu/LV)配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的增效作用与毒性反应。方法:23例无法手术的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放疗,在放疗的第1、5同前一天开始给予L-OHP30mg/m。静滴0.5h,LV100mg/m^2和5-Fu375mg/m^2静滴4h,连用4d。25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放疗结束时,观察组局部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尤其对会阴区下坠疼的改善明显(P〈0.05),且转移症状亦有所缓解。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8.3%、48%(P〈0.05),完全缓解分别为8.7%、4.0%。主要毒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静脉炎,骨髓抑制。结论:利用低剂量L-OHP并5-Fu/LV的增敏作用配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症状,尤其对于伴远外转移者,为理想、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7.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68.
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转移瘤17例(肺癌转移15例;乳腺癌转移2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结果局部骨质破坏(囊状膨胀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3种),其中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例(骨化性纤维瘤),溶骨性骨破坏16例(肺癌转移15例、骨肉瘤1例),混合性骨破坏5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乳腺癌转移2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18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3例。结论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对空军中老年干部体检人群增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PSA异常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果增设PSA检测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在对男性中老年人群体检中,PSA是一重要肿瘤检测指标,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的外科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者中,有30%~50%的患者只出现单独的盆腔脏器衰竭;盆腔局部复发为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复发肿瘤不能切除,患者只能接受结肠造瘘、化疗等姑息性治疗,疼痛、出血、肠瘘、尿瘘、肠道尿道梗阻等症状常使患者痛不欲生。因此,直肠癌术后盆腔内局部复发是肿瘤治疗领域最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通过良好的局部控制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