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10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科学   326篇
综合类   943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43篇
  4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骶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骨折的机理。方法:采集人体新鲜骨盆标本10具,分别行动态冲击试验和静态破坏试验,测量动态骨折时的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确定骨折的动力学特性。结果:⑴骶骨受垂直冲击时按应力波的传递方向发生骨折,其动力学性质呈粘弹性,应力波呈周期性衰减,得到了骶骨的载荷响应曲线与应变响应曲线;骶骨骨折的平均冲击载荷为(9366±514) N,冲击时间为(2.78±1.02) s,动荷系数为1.21。⑵骶骨的动态破坏机制与静态破坏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极限载荷不同,而且前者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加,冲击能量在25 J以上时呈脆性劈裂状通过骶孔或骶髂关节骨折,并累及神经根损伤,而静态大多为骶髂关节骨折。结论:骶骨骨折大都在高速冲击下发生,与其动力学特性、力的传导以及动载荷响应等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追踪观察HIV-1新发感染者体内CRF07_BC重组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变异性.方法 从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 gp120全长及C2-C5区段基因.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PCR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所获得的目的克隆测序.结果从两个感染者血浆样品中获得感染后半年到2年半间多个时间点的gp120基因克隆共135个及gp120基因C2-C5区段克隆15个,分析显示这些克隆均为HIV-1 CRF07_BC亚型.随感染时间的延长,HIV-1 env基因的离散率与多样性均有增加的趋势.env基因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比较结果显示,C1、C3与V4区段非同义突变比率比gp120基因的其他区域都高.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内不同毒株基因在不同区段的变异是不同的,基因多样性介于0与0.066±0.028之间.结论 随着患者感染时间的推移,HIV-1膜蛋白基因的变异逐渐增大.C1、C3和V4区的高突变率提示,该基因区可能是HIV-1病毒生存与宿主免疫压力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L-精氨酸(NO/L-Arg)系统和尾加压素Ⅱ(U Ⅱ)在大鼠慢性缺氧(O2)高二氧化碳(CO2)肺动脉高压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缺O2高CO2加生理盐水4周组(B组)、慢性缺O2高CO2加L-Arg脂质体4周组(C组)、慢性缺O2高CO2加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4周组(D组).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小动脉U Ⅱ和U Ⅱ mRNA、U Ⅱ受体(UT)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B组高于A组(均P<0.05);C组低于B组(均P<0.01);D组两指标不仅高于A组(P<0.01和<0.05),且mPAP也高于B组(P<0.01).(2)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中膜厚度(PAMT)B组显著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D组WA/TA也显著高于A组.(3)肺小动脉U Ⅱ、U Ⅱ mRNA、UT mRNA表达同A组比较,B组、D组各指标都显著增高(均P<0.01);C组U Ⅱ、U Ⅱ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下调(P<0.01),同A组比较,其U Ⅱ表达下调但U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D组U Ⅱ表达较B组低,而UT mRNA表达较B组高(均P<0.01).结论慢性缺O2高CO2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与U Ⅱ的异常表达增加有关,而外源性NO可能有抑制U 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香烟尘粒对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用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二甲基亚砜溶解的香烟尘粒(DSP)对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1、2、4、8)mL/L剂量DSP作量效实验,小剂量DSP(2mL/L)作时效实验,采用MTT比色法和96孔板细胞蛋白测定方法来评价DSP对该细胞株增殖和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TEM)观察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SP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增殖(P<0.05),且对该细胞株具有明显毒性,它能减少细胞蛋白合成(P<0.05)、增加细胞死亡(主要为坏死),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结论:DSP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  相似文献   
35.
股骨颈松质骨三方向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正常国人新鲜尸体股骨颈松质骨的压缩粘弹性力学性质,为人工关节的研制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对10具正常国人新鲜尸体股骨颈松质骨纵向、横向、45°方向试样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股骨颈松质骨3个方向的应力松弛、蠕变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用对数、指数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说明股骨颈松质骨纵向组应力松弛量、蠕变量均大于横向组和45°方向组.股骨颈松质骨为各向异性材料.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在保守治疗中的输血量、住院时间、保守治疗成功率;以及不同创伤类型的患儿中转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选择保守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转手术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数字医学技术应用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效果,改善患儿临床指标,缩短住...  相似文献   
37.
利用系数倍率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了复方阿司匹林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含量。其方法简单、快速,组分可不经分离同时测定。3组分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的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40mg/L、0~20mg/L、0~6mg/L。相对标准差是:3.8%、3.8%、7.5%。  相似文献   
38.
目的:获得天仙藤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天仙藤功能基因。方法:采用PacBio SequeⅠ高通量测序系统,对天仙藤的茎、叶、果3个部位的混合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共获得176354条环形一致性序列(CCS),获得184439个高质量isoforms,并注释了139826个isoforms,检测出3058个转录因子和135527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还预测到76862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36204个mRNAs。结论:获得了较可靠的天仙藤全长转录组数据,可为深入研究天仙藤基因组、生物学特性、相关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 binding protein 4,RBP4)和内脂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011年于某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955名年龄>25岁成年人中身高等一般指标和谷氨酰基转移酶(γ - glutamyl transferase,GGT)等生化指标完整的78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组RBP4和内脂素的血压、肝功能等指标趋势,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RBP4和内脂素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RBP4(t = 5.892,P<0.001)、内脂素水平(t = 6.788,P<0.001)均高于正常组,随着RBP4的增加,内脂素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01),随着内脂素的增加,RBP4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趋势<0.001),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内脂素及肝功等各生化因素后,RBP4水平对NAFLD患病没有影响(OR = 1.518,95%CI:0.795~2.899)。调整年龄、性别、BMI、RBP4及肝功能等各生化因素后,内脂素仍是NAFLD的危险因子(OR = 2.268,95%CI:1.117~4.606)。结论 RBP4与NAFLD密切相关,但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内脂素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0.
渤海鱼类和头足类异尖科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渤海鱼类和头足类异尖科线虫幼虫感染情况 .[方法 ]对渤海 2 5种鱼 2 90尾和 3种头足类 10 8尾进行剖检 .[结果 ]发现 19种鱼 15 6尾和 1种头足类 8尾感染异尖科线虫幼虫 6种 ,计73 2 7条 .从 15种鱼 (N =191)中的 12 1尾 ( 63 4 % )和一种头足类 (N =5 4 )中的 8尾 ( 14 8% )体内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幼虫 5 992条 ,占总数的 81 8% ,4种鱼是本幼虫的新发现宿主 .其余 13 3 5条幼虫中 ,15 4( 2 1% )条为鲔蛔线虫B型幼虫 ,采自 4种鱼 2 3尾 ;10 13 ( 13 8% )条为鲔蛔线虫C型幼虫 ,采自 13种鱼79尾 ;164( 2 2 % )条为宫脂线虫中国V型幼虫 ,采自 4种 2 0尾鱼 ;2种鱼感染针蛔虫幼虫 3条 ;仅发现 1条伪新地蛔虫幼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