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2篇
  免费   1336篇
  国内免费   875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855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280篇
内科学   1046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270篇
特种医学   537篇
外科学   975篇
综合类   365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447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156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578篇
肿瘤学   67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221篇
  2011年   1284篇
  2010年   1185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908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KiSS-1和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KiSS-1及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贲门癌、20例正常贲门组织中KiSS-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SS-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iSS-1与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22,P〈0.05)。结论KiSS-1与E钙黏蛋白可能在抑制贲门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胃肠道间质瘤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林琳  所剑  王权  何亮 《腹部外科》2007,20(3):164-16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96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项目CD117、CD34、SMA、S-100、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6%、52.6%、15.3%、0.术后死于初次复发7例,死于再次手术后3例.本组5年生存率为94.8%.接受格列卫治疗者共38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结论 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GIST的必要手段.加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规范手术及合理的靶向药物治疗是GIST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X线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较为少见,而且检查方法有限,目前除X线检查外,尚无其它更为有效、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及其部位、大小和范围的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10余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47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并对检查方法及漏诊原因等作进一步的探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47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48岁,病程:1月~10年。临床症状:腹胀、腹痛24例,其中阵发性腹痛6例,2例向背部放射,绞痛3例,单有腹胀3例;呕吐5例;消化道出血19例,约占40%,其中血便6例,黑便7例,大便隐血阳性6例;腹部包块15例,约占31%;贫血头…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与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HOXA-10反义核苷酸为探针检测51例URSA患者及38例正常生育(NF)组的分泌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灰度阳性单位(PU值)表示。结果NF组子宫内膜分泌早期HOXA-10mRNA表达的PU值腺体为(6.66±0.11),间质为(6.76±0.15);分泌中期分别为(10.95±0.90)及(11.46±1.08);分泌晚期分别为(11.05±1.12)及(11.54±1.10);蜕膜组织分别为(11.55±1.14)及(11.93±1.92);分泌中晚期及蜕膜组织的Pu值显著高于分泌早期。URSA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及早孕蜕膜组织中HOXA-10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及早孕期峰,并且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的PU值明显低于NF同期组。两组各期腺体和间质的PU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子宫内膜HOXA-10基因在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和孕卵着床及妊娠维持密切相关,其表达缺陷可能是导致URSA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GBS的病例13例,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给予HD-IVIG治疗,剂量为0.4g*kg-1*d-1,连续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3例GBS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3±0.44与2.54±1.45,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1.6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前后有很高的相关性(P<0.01).结论:HD-IVIG 治疗重型GBS疗效出现早,人工辅助通气时间短,可作为治疗重型GB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6.
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胚胎肝干细胞(EHSCs)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胶原酶灌注法及剪碎消化法分离不同年龄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用含10%优等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液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分离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培养24 h贴壁,5 d左右可长成单层,光镜下为致密圆形细胞,边缘清楚。8 d后细胞铺展,呈上皮样。表达甲胎蛋白(AFP)抗原、细胞角蛋白(CK)18、19。结论所分离的细胞经鉴定为大鼠胚胎肝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扩增,两种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7.
姚鹏  曲向林  姜长林 《中国骨伤》2008,21(6):468-469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特征是单侧后头痛伴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为20-60岁。过去常被诊断为神经性或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等,使用小针刀、针灸、牵引、按摩等“圳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控制头痛。本研究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评估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劣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组),另37例常规开腹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和腹部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及卫生经济学情况。结果腹腔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10例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1);腹部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但前10例较开腹组多(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早于开腹组(P〈0.01);住院时间长短两组无差异,但腹腔镜会阴闭合较开腹组早:腹腔镜组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O.05);两组的清除淋巴结枚数、局部复发及远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但医疗总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不仅创口小、术中出血少、与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其手术时间、医疗总费用和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的122例临床资料.结果: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率为95.1%,不同时间活动性出血检出率不同,<24h与24-48h检查相比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胃镜止血总有效率93.8%,不同时间治疗一次成功止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有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而且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镜检时间应该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解剖基础、损伤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1998~2006年,收治12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儿,按Delee分型:A型2例,B型4例,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之内4例,24 h之内3例,24~72 h 5例,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拍片复查,3~6周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6周;患肘屈伸活动良好,无1例发生肘内翻。[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可以解剖复位,预防肘内翻,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