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8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669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623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1075篇
内科学   928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235篇
特种医学   376篇
外科学   902篇
综合类   281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48篇
眼科学   113篇
药学   1094篇
  14篇
中国医学   985篇
肿瘤学   5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810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 BPPV病人 87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健康者 5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间一般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超声、血脂分析及头颅 CT等指标,采用散射比浊分析仪测定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结果研究组颈部斑块检出率为 44.83%(39/87),高于对照组 19.61%(10/51)(P<0.05)。研究组 Lp-PLA2水平平均秩次 76.02,比对照组 58.38高( P<0.05)。研究组高血压、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检出率分别为 16.10%(14/87)、 41.38%(36/87)、 63.22%(55/87)分别高出对照组 3.92%(2/51)、 8.05%(7/51)、39.22%(20/51)(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性较强的因素( P<0.05),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腔隙性脑梗死( OR=3.13)、颈部斑块( OR=3.63)、高脂血症( OR=4.40)及 Lp-PLA2水平( OR=1.97)是原发性 BPPV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颈部斑块、高脂血症及 Lp-PLA2水平是原发性 BPPV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enny图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且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毒性。结果 分别获取制首乌活性成分3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527个,制首乌活性成分与肝损伤的共同靶点48个,包括JUN、MAPK1、CYP3A4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35条相关信号通路,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制首乌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炮制后的何首乌肝毒性有效减轻,以九蒸九晒法效果最好。结论 制首乌肝毒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九蒸九晒法制首乌引起肝毒性的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紫丹活血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紫丹活血片,100 m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而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6%vs 12.22%,P<0.05)。结论 紫丹活血片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对心绞痛发作频次及血管炎性反应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抑制因子——PHD1、PHD2和因子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FIH-1)在不同妊娠阶段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10周以内早孕者、11例10~12周早孕者、8例中孕者及24例正常晚期妊娠者绒毛和胎盘组织中的HIF-1α、PHD1、PHD2和FIH-1基因的蛋白水平。对四组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HIF-1α、PHD1、PHD2和FIH-1基因的蛋白均主要表达在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胞浆中。(2)HIF-1α、PHD1、PHD2和FIH-1在10周以内早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50.00%、0、28.57%及0)、10~12周早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0、81.82%、0及90.91%)、中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0、37.50%、0及25.00%)及正常晚孕组(强阳性率分别为8.33%、29.17%、8.33%及54.17%)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2;P<0.001)。其中HIF-1α和PHD2均在10周以内的早孕期表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发病中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rin)及Snail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9例和慢性宫颈炎42例患者组织中E-cadherin、Snail和N-cadheirn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E-cadherin表达减弱,N-cadherin 和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增强,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adherin与Snail和N-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2;r= -0.643,P<0.01); Snail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 <0.01)。 结论 Snail、N-cadherin的高表达与E-cadherin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期手术时,在扩张器植入的区域,根据植入的部位和植入的层次注射0.06%肿胀液,然后切开皮肤皮下,按术前标记的剥离范围剥离,缝合切口,拆线后注水;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后,将皮瓣旋转或推进,切除病变,在扩张包膜基底注射0.06%肿胀液,将扩张包膜切除,缝合切口。结果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100个扩张器,共治疗50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Ⅱ期手术中均有术中腔隙便于剥离、副损伤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少、术后患者术区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8)分为非弱视组和弱视组,非弱视组患者21例,弱视组患者29例。采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检测患者空间扭曲情况,检测时视标“○”沿着3个直径分别为3.6°、4.4°和5.2°的同心圆随机闪现,受试者将“+”套入“○”后点击鼠标,将结果记录为空间扭曲距离(SDD)和空间扭曲角度 (SDA),两者计量单位分别为像素和度(°),箭头的头尾距离为SDD,与水平线夹角为SDA,在小、中、大三个同心圆分别记录为SDDs、SDDm、SDDl和SDAs、SDAm、SDAl。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弱视组患者双眼SDD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Dm外(P=0.20),SDDs和SDD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双眼SDA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Am外(P=0.25),SDAs和SDA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空间扭曲更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弱视患者具有明显空间扭曲,而部分弱视患者无明显空间扭曲的现象。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较非弱视患者具有更明显空间扭曲,其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及时间-强度曲线,观察兔肝炎性假瘤和转移性VX2肝癌的血流灌注方式.方法 荷炎性假瘤和荷VX2肝癌实验兔各10只,经耳缘静脉团注法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应用CnTI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成像技术和定量时间-强度曲线(Wash in-Wash out Curve)软件,观察分析各时相肿瘤结节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动态增强过程.结果 与正常肝实质相比较,炎性假瘤造影增强与肝实质同步,二者造影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VX2肝癌强化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型,早期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与延迟相肿瘤结节内造影剂迅速廓清,表现为负性显影,VX2肝癌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显著早于正常肝实质(P<0.05).VX2肝癌与炎性假瘤比较,VX2肝癌造影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显著早于炎性假瘤(P<0.05).结论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成像,可提供肝脏局灶性结节的动态血流灌注信息,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对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4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及HBV DNA水平的变化,并对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47例患者中有42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有28例患者出现肝炎突发,36例患者出现:HBV DNA反跳,但发生YMIDD变异后平均HBV DNA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慢性乙肝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及由此引发的部分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水平的反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