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0篇
  免费   3171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耳鼻咽喉   250篇
儿科学   622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1863篇
口腔科学   736篇
临床医学   3885篇
内科学   2570篇
皮肤病学   330篇
神经病学   721篇
特种医学   1132篇
外科学   2761篇
综合类   865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968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3872篇
  34篇
中国医学   3155篇
肿瘤学   141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145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935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1251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965篇
  2012年   3015篇
  2011年   3014篇
  2010年   2804篇
  2009年   2594篇
  2008年   2671篇
  2007年   2561篇
  2006年   2281篇
  2005年   1739篇
  2004年   1231篇
  2003年   960篇
  2002年   751篇
  2001年   633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量子点对口腔鳞癌(OSCC)活细胞bcl-2、bax蛋白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量子点QD605,QD545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人舌癌Tca8113活细胞内bcl-2、bax蛋白与量子点孵育0.5 h、1.0h、1.5 h和2.0 h的荧光成像。结果:量子点对OSCC活细胞中的bcl-2、bax蛋白的观察研究显示:在0.5 h~2.0 h时,QD605和QD545与bcl-2、bax蛋白结合,荧光从分布于胞浆边缘逐渐至胞浆。结论:量子点能对活细胞内蛋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曾进行过塑化根管治疗需再治疗的患牙(后牙)71颗,220个根管。在根管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去除根管内塑化物,疏通塑化根管的上段,小号手用C型锉配合酚克除溶液逐步疏通根管下段。通过X线片、根尖定位仪等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20个塑化根管经显微超声技术再治疗后根管完全再通149个(成功率67.73%)。不同牙位组间的根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显微超声技术去除根管内塑化物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各种原因,塑化根管完全再通畅率较低。后牙塑化根管再通的概率与其牙位无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术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瓣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3例临床资料,测定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ary albuminexcretion rate,UAER)等指标,采用Gensini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第1~7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4.6%;第1~4主成分分别为UAER、血脂、血压、尿酸,贡献率分别为14.1%、11.8%、10.2%、8.7%;第5~7主成分均属血糖,累计贡献率为19.8%. 结论UAER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伴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且严重程度增加;UAER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RNA干扰下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U251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建立RNA干扰下调Nrf2表达的U251细胞系并在瞬时转染48 h后,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相关结构的形态,Western blot法、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自噬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Nrf2组Nrf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0.001),自噬泡结构增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蛋白3BII型(LC3B-Ⅱ)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001),酸性囊泡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RNA干扰下调Nrf2可以显著增强U251细胞的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7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3个月的总死亡率为22%(80/367).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OR=1.805),入院时GCS评分(OR =1.991)、孔对光反射情况(OR =2.033)和头颅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OR =1.71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海拔高度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受伤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或CT显示中线移位>10 mm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这些发现有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na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胃癌组织中Snai1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邻近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不含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的空质粒,转染组转染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转染结束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Snai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增高(58.5%比0.0%,P<0.001),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43.1%比100.0%,P<0.001).Snai1阳性和阴性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9% (11/38)、63.0%(17/27).Snai1阳性的胃癌患者较Snai1阴性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78.9%比40.7%,P<0.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组Snai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Snai1可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胃癌发生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98.
潘虹海  王洁丽  黄跃  杨四维 《口腔医学》2013,(2):102-104,112
目的建立上颌快速扩弓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获取颅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数据,结合Mimics10.0、ProE Wildfire 4.0、MSC.Marc.mentat 2005 R3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包含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及其牙周膜、带环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单元数达到522 800,具有良好的几何和生物相似性,可以导入到CAD软件中进行处理。结论应用螺旋CT结合Mimics10.0、MSC.Marc.mentat 2005 R3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从组织学水平观察高浓度漂白剂与氟化物联用对大鼠牙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加NaF漂白组、漂白组和空白组,其中NaF漂白组和漂白组分别按5、10和15 min 3个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漂白处理,然后对即刻、3 d后和7 d后的牙髓情况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全部受试牙中仅有1/3出现轻度牙髓反应,没有出现中度或重度牙髓反应,并且这些轻微牙髓反应在治疗结束后即可出现,一般在2周内恢复正常,NaF漂白组和漂白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过氧化氢类牙齿漂白治疗可引发轻微、局限性的牙髓反应,漂白治疗术前氟化物的应用对牙髓反应等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的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表达。方法:检测20例OLP患者(白纹组与充血糜烂组各10例)和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炎症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指标。结果:OLP患者和RA患者外周血的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t检验,12.4±10.1VS22.6±16.1,P=0.02)、C反应蛋白(£检验,4.6±5.4VS26.9±24.7,P=0.0003)和类风湿因子Q检验,9.2±0.2VS340.4±541.7,P=0.009)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而相应指标在OLP白纹组(5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45.1±14.8岁)与充血糜烂组(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49.5±15.2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检验,红细胞沉降率11.9±9.2VS12.9±11.5,P=0.83;C反应蛋白5.7±7.7VS3.6±1.0,P=0.39;类风湿因子9.1±0.06VS9.2±0.2,P=0.33)。结论: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与OLP的炎症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