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22篇
  免费   5125篇
  国内免费   2383篇
耳鼻咽喉   368篇
儿科学   866篇
妇产科学   308篇
基础医学   3236篇
口腔科学   696篇
临床医学   6652篇
内科学   3998篇
皮肤病学   667篇
神经病学   1023篇
特种医学   1778篇
外科学   4202篇
综合类   1521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6250篇
眼科学   546篇
药学   6244篇
  57篇
中国医学   4849篇
肿瘤学   1870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1574篇
  2021年   1921篇
  2020年   1739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996篇
  2017年   1477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2047篇
  2014年   2590篇
  2013年   3464篇
  2012年   4939篇
  2011年   4940篇
  2010年   4518篇
  2009年   4305篇
  2008年   4138篇
  2007年   3987篇
  2006年   3615篇
  2005年   2937篇
  2004年   1958篇
  2003年   1454篇
  2002年   1191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750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体甘油保存皮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深度大面积\烧伤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于4-5天即行切痂,以异体甘油皮为支架,将有限的自体皮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复合植于创面。结果:对5例共12个肢体2个躯干进行早期切痂后异体甘油皮+自体微粒皮的复合移植,成活后的创面平堤,外观平整,颜色淡红或近拟正常皮肤,触饮,收缩少,结论:异体甘油保存皮+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大面积深度烧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核酸或核苷酸用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光盘数据库、EMBASE光盘数据库,并联机检索SCI数据库,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4.l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核酸/核苷酸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婴儿营养、免疫调节治疗。18个研究报告了含核苷酸组分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外科术后和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合并分析发现免疫营养对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肯定意义。发现1个报告在母乳代用品中加入核苷酸对婴儿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但报告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27个对“免疫核酸”用于免疫调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低质量研究,合并分析无法肯定iRNA的临床价值。结论 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可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减少住院费用,但不能确定作为组分之一的核苷酸的作用。尚无证据支持在母乳代用品中添加核苷酸具有临床意义。不能肯定免疫核酸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亦未发现核酸在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的可用证据。建议对核酸、核苷酸用于营养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严格规范“核酸营养品”的宣传和应用。  相似文献   
53.
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心肌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 -ATPase活性及MDA(丙二醛)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和Ca^2 -ATPase活性下降;缺血心肌Bax蛋白表达呈显著升高;牛磺酸能明显减少缺血心肌线粒体MDA的生成,降低心肌Bax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与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4.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孕14—16dSD胎鼠的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后鉴定细胞。制作脊髓全切模型,伤后1周将Brdu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体内,移植后及8周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测和BBB功能评分,并留损伤脊髓处作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移植后8周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都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组恢复较好;(2)模型制作后,CSEP波均消失,细胞移植后8周移植组的波形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潜伏期延长;(3)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存在大量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到达损伤脊髓处并能存活;脊髓损伤部位NF-200及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细胞。[结论]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到达损伤区代替受损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使损伤的脊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豆腐果甙提取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提醇沉淀法从豆腐果提取昆明神衰果素,其得率高于醇提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成人水痘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成人水痘的临床特点,并与30例儿童水痘比较。结果患者出疹时间、皮疹分布区域、发热时间和并发症等,成人水痘都与儿童水痘不同。结论与儿童水痘相比较,成人水痘有自己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8.
肝癌多药耐药产生与低糖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局部微环境低糖与肝细胞癌多药耐药性(MDR)产生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低糖培养HepG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法检测低糖培养的细胞在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作用后的凋亡情况,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低糖培养后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LRP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低糖环境下生长时间越长的HepG2细胞对5-Fu的抵抗越强,而且随着低糖培养时间的增加,5-Fu诱导的HepG2细胞的凋亡高峰延迟。低糖培养的HepG2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LR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随低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以LRP的改变最为显著。结论肝癌生长微环境葡萄糖耐量不足也是肝癌产生MDR的原因之一。低糖可通过上调一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诱导肝癌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59.
三维立体培养法诱导去分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重新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促进去分化的永生化软骨细胞第50代(IHACs50)重新表达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标志性表型。方法利用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以及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分别诱导培养去分化的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第50代,然后用Ⅰ、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胶原定量检测该永生化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T-PCR检测分别提示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和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法使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以及621 bp的Ⅱ型胶原mR- NA表达,Western blot和3H-脯氨酸标记SDS-PAGEⅡ型胶原定量检测发现前者促进Ⅱ型胶原分泌较后者多。结论去分化永生化人关节软骨细胞可以经不同的诱导方法而重新表达Ⅱ型胶原表型,藻酸盐三维立体培养法因与软骨细胞的生理环境相似,故促进Ⅱ型胶原重新表达较多。  相似文献   
60.
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4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给予ACEI药物治疗,实验组(26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3、5个月初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g/d,冲击3d。对肾脏病理改变进行WHO分级并对各种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临床及病理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4个月后,实验组尿蛋白完全缓解8例(30.8%),部分缓解14例(53.8%),无缓解4例(15.4%);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19.1%),3例(23.8%),12例(57.1%),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实验组血肌酐分别为(89.9±30.3)μmol/L及(88.2±32.8)μmol/L;对照组分别为(89.5±37.9)μmol/L及(104.0±49.7)μmol/L,但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呈负相关。结论: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能显著减少蛋白尿,维持肾功能稳定。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