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5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50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933篇
内科学   718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277篇
外科学   745篇
综合类   218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98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891篇
  12篇
中国医学   841篇
肿瘤学   3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1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中、重度雀斑1400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率为80%,轻度复发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其主要并发症为色素沉着。结论:皮肤磨削术是治疗面部雀斑的理想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在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VE)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及神经内科就诊治疗、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根据患者的病情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其中急性期组85例,恢复期组4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其中轻度组76例,重度组5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检测Ache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selectin水平;CDK5分离试剂盒检测CDK5水平。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重度组和轻度组患者Ache、P-selectin、CDK5水平,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Ache、P-selectin和CDK5之间相关性,利用ROC曲线比较Ache、P-selectin、CDK5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VE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A...  相似文献   
73.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通过锁相放大技术测到人体不到1cm^2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而艾条灸等的光谱却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74.
《中华病理学杂志》自1955年4月28日创刊已50周年。50年来,在党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读者和作者、全国病理学工作者和海外学者的爱护和大力支持下,经几代编审人员的敬业工作,本刊一直在成长,今日已成为病理学工作者的良朋益友,在传播医学科学信息、反映我国病理学科研成果和国际动向、引导和促进我国病理学发展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库生  李克  霍霞 《医学信息》2007,20(10):1738-1743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放射毒性反应。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3-DCRT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在RevMan4.2.7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的研究指标。结果有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入了本次meta分析。3-DCRT组的近期疗效,1、2、3年局控率及1、2、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3-DCRT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头瘤病毒 6型 (humanpapillomavirustype 6 ,HPV 6 )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particle ,VLP)的免疫原性。方法 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HPV 6L1VLP(L1 VLP)和HPV 6L1+L2VLP(L1+2 VLP)经鉴定后 ,用于免疫BALB/c小鼠 ,对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L1 VLP和L1+2 VLP二者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为圆形颗粒 ,直径约 5 0nm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L1+2 VLP中L1和L2蛋白摩尔比例为 4∶1。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 ,加佐剂L1 VLP免疫组和加佐剂L1+2 VLP免疫组血清针对HPV 6L1VLP的滴度在 1∶10 0 0 0以上 ,高于未加佐剂组免疫血清滴度 (1∶2 0 0 0 ) ,L1+2 VLP免疫诱导出了特异于L2抗原的抗体。血清抗体主要识别HPV 6构象依赖性抗原表位 ,与HPV 11抗原显示出一定的交叉反应 ,而与HPV 16无明显交叉反应。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经HPV 6L1VLP再激活后出现了特异性增殖反应 ,3H TdR掺入值与未免疫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L1 VLP和L1+2 VL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1 VLP和L1+2 VLP免疫组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4和 6 .2 ,阴性对照组SI为 1.1。HPV 6L1VLP再刺激特异地诱导免疫组脾淋巴细胞IL 2和IL 10分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ZAKβ与YWHAZ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ZAKβ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人类肝脏cDNA文库,经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共定位实验分别验证ZAKβ与猎物蛋白在体外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ZAKβ的截短体以确定相互作用的区域,用磷酸化抗体检测ZAKβ在相互作用中的磷酸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这对蛋白相互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到一个能与ZAKβ相互作用的蛋白YWHAZ,并在体外和细胞内都验证了这二者的相互作用,发现这两个蛋白都能共定位于293T细胞的胞质中,确定了ZAKβ的N端1~250氨基酸为与YWHAZ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体外实验发现了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涉及到磷酸化反应,发现这对蛋白的相互作用能提高293T细胞的G2期水平。结论首次发现并证实了ZAKβ和YWHAZ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该相互作用涉及到磷酸化过程并能够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8.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和切除标本量的迅速增加,国内病理学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快速提高.早期在穿刺活检中将误穿的精囊腺组织、尿道球腺组织和神经节细胞误诊为前列腺癌的低级错误现在已很少发生,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诊断指标、腺癌的各种组织学变异、Gleason分级标准也已经逐渐普及.但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地区和医院间发展不平衡,我们在日常会诊中还是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错误有的是概念性,有的是经验性,也有的是在诊断前的标本处理上就存在缺陷.我们将目前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常见误区归纳为以下几点,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比较未经灌流处理的重肝血浆及处理过的重肝血浆对CYP3A的影响,阐明C3A细胞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为未来C3A细胞的改造与功能优化奠定基础。方法:制备血浆和培养C3A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胎牛血浆(NFBP)组,正常人血浆(NHP)组,体外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HPP)组,体外未灌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即CYP4503A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CYP4503A4的表达。结果:CSHP组ERD活性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ERD活性高于CSHP组(P〈0.05);CSHP组CYP4503A4的表达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也低于NFBP组(P〈0.05)及NHP组(P〈0.05),HPP组CYP4503A4的表达高于CSHP组(P〈0.05)。结论: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培养的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降低。与之相比,经过体外灌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其C3A细胞CYP4503A活性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CYP4503A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安定代谢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Tyr39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在肝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有少量α-SMA分布,随着肝纤维化发展,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肝组织中p-FAK(Tyr397)、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造模4周时达峰值。多元相关分析示α-SMA与p-FAK(Tyr397)正相关(r=0.964,P<0.01);α-SMA与cyclin D1、CDK4正相关(r=0.953,0.906;P<0.01);p-FAK(Tyr397)与cyclin D1、CDK4亦明显正相关(r=0.969,0.893;P<0.01)。结论FAK磷酸化促HSC增殖及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