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主设计开发的新型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力学特性并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固定后断骨的最大位移与骨折断面间隙,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六爪肋骨接骨板的固定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回顾临床数据验证其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固定后,断骨的最大位移降低,断面间隙缩小,固定效果优于六爪肋骨接骨板。但螺钉孔处存在应力集中,可能会损伤皮质骨。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30例使用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减轻,呼吸恢复顺畅,术后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验证了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的临床疗效。结论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对断骨固定良好,且对于大曲率肋骨的骨折情形适用性强,适用于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个(动脉瘤1为侧壁动脉瘤,动脉瘤2为顶端动脉瘤)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结果①两个动脉瘤的分叶均位于入流动脉的血流高速冲击处和血流涡流处。②在1个心动周期内(0.1~0.8s),两个分叶状动脉瘤的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收缩期末的0.2s时刻。分叶状动脉瘤内从分叶发生处到分叶的深部出现了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变化梯度,动脉瘤每个分叶的发生处数值最高,分叶的顶端数值最低(接近于0)。两个动脉瘤分叶发生处血流流速、壁面切应力、动压平均值分别为(1.20±0.40)m/s、(8.12±2.44)Pa、(851±508)Pa;分叶深部分别为(0.45±0.20)m/s、(0.64±0.27)Pa、(103±81)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动脉瘤内壁面切应力和动压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呈正相关(r=0.947,P=0.000;r=0.969,P=0.000)。结论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形成与高速血流的冲击有关;分叶发生处的高流速、高压力、高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分叶的发生和生长有关;分叶深部的低流速、低压力、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易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壁面压力的强度和分布,分析壁面压力对动脉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20例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叉管顶瘤8例,侧壁瘤12例。分别记录瘤顶、瘤颈和临近载瘤动脉区域的平均压力值,并分析动脉瘤流场情况。结果20例动脉瘤瘤顶处壁面压力平均为(620.64±446.09)Pa,瘤颈处为(618.89±431.09)Pa,载瘤动脉处为(633.81±448.59)Pa,3个区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叉管顶瘤(411.23±126.28)Pa(766.59±515.46)Pa与侧壁瘤相比,平均壁面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内壁面压力与载瘤血管内无明显不同,推测局部压力的改变对动脉瘤发生、生长无影响,由于流场模式的差异导致侧壁瘤与分叉管顶瘤的平均壁面压力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的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纺织瓣膜力学性能,结合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分析金属丝数量和分布形式对PET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建模软件构建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不同数量和分布的金属丝PET瓣膜和无金属丝PET瓣膜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文献和实验数据给定PET瓣膜和金属丝的材料属性;使用体外脉动流实验得到PET瓣膜的跨瓣压差曲线作为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瓣膜在心动周期内的应力分布;通过体外脉动流实验评估金属丝瓣膜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可以增强对PET纺织瓣膜的支撑作用,金属丝均匀分布的瓣膜在瓣叶腹部区域的支撑力及作用区域随着金属丝数量增加而增大,金属丝分布在两侧位置的情况类似。金属丝的织入一定程度上改善PET瓣膜上的应力集中。脉动流实验结果表明,织入金属丝PET瓣膜开闭形态的稳定性、有效开口面积、反流分数和跨瓣压差等指标均优于无金属丝的纯PET瓣膜。结论 在PET纺织瓣膜的径向方向织入金属丝可以有效减少心动周期内PET纺织瓣膜上的应力集中,降低PET纺织瓣膜因长期受拉伸应力而导致瓣叶撕裂的可能性。金属丝的织入可提升PET纺织瓣膜在体外流体力学测试中的开闭稳定性,在增加有效开口面积的同时降低PET瓣膜的反流分数和跨瓣压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该畸形处易并发动脉瘤的原因。方法结合DSA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1例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此例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血管分叉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同时具有双支合并入流的特点。结论CFD数值模拟能直观地的反映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椎基动脉开窗畸形处易于并发动脉瘤与其特殊血管分叉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单、双支架在理想颈内动脉Y形分叉处血管取栓过程,依据仿真结果分析取栓过程中支架-血栓-血管相互作用,为改善分叉处支架取栓效果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CAD软件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双支架取栓过程。结果 单支架模型取栓失败,双支架模型取栓成功,并且取栓过程中血栓的最大应力是单支架的2倍,最大应变是单支架的1.12倍,血管壁表面的最大接触压强大约是单支架的2倍。结论 Solitaire双支架能够有效防止分叉处血栓移位并且成功取出血栓,但血栓中段应力水平较高存在断裂风险;取栓过程中前动脉侧血管接触压强更大,血管壁损伤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优化取栓支架的设计以提高其柔顺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 在于从临床患者的医学影像出发,在手术前后分别对三维动脉瘤模型进行了定常模拟,观察动脉瘤模型内的流场形态以及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讨论.由于三维的数值模拟比二维的跟接近实际,而且更加直观形象,所以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动脉瘤的破裂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通过锁相放大技术测到人体不到1cm^2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而艾条灸等的光谱却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成年人健康鼻骨相关生物力学模型,对鼻骨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应力、应变等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揭示鼻骨的静力学应力分布特点。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图像处理获得鼻骨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鼻骨受力的生物力学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对6例鼻骨受力的情况的有限元分析,发现当外力作用于鼻骨下端时,作用力与矢状面所成角度越大则最大应变越大,同时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当角度接近60°时,随着角度的增加,最大主应力反而减小。结论当作用力与矢状面的夹角接近60°时,弹性模量较大的鼻骨容易发生骨折;当在角度接近90°时,弹性模量较小的鼻骨才能发生骨折。应用医学图像重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定量分析成人鼻骨结构的力学性质,为骨折患者矫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流导向是治疗颅内梭形或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概念。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单纯多支架治疗梭形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作用。方法选用病例特异性的椎动脉梭形动脉瘤CFD模型。使用快速虚拟支架植入法植入1~3枚Enterprise支架。使用ICEMCFD软件进行网格化处理,ANSYS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不同数量支架植入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虚拟支架植入后支架位置良好、贴壁满意。虚拟植入1~3枚支架后,梭形动脉瘤壁的平均瘤壁面切应力(WSS)分别下降了10%、20.4%和28.3%;经过瘤体最大截面的血流量分别下降了9.6%、21%和32.6%;相对滞留时间延长至支架植入前的1.45倍、2.07倍和2.79倍;动脉瘤壁平均压力变化不大。结论单纯支架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具有血流导向作用,随着支架数量增加,上述作用明显增强。快速虚拟支架植入法仿真度高、操作时间短,是适用于临床的虚拟支架植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