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93篇
  免费   7546篇
  国内免费   3787篇
耳鼻咽喉   503篇
儿科学   1361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4241篇
口腔科学   1333篇
临床医学   9340篇
内科学   5905篇
皮肤病学   795篇
神经病学   1156篇
特种医学   2829篇
外科学   6401篇
综合类   21104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9174篇
眼科学   615篇
药学   9098篇
  80篇
中国医学   7524篇
肿瘤学   3079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2347篇
  2021年   3005篇
  2020年   2444篇
  2019年   1360篇
  2018年   1496篇
  2017年   2011篇
  2016年   1514篇
  2015年   2998篇
  2014年   3838篇
  2013年   4777篇
  2012年   6914篇
  2011年   7207篇
  2010年   6796篇
  2009年   5951篇
  2008年   6114篇
  2007年   5688篇
  2006年   5036篇
  2005年   4028篇
  2004年   2793篇
  2003年   2169篇
  2002年   1639篇
  2001年   1555篇
  2000年   1130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肺上沟癌的临床特点及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肺上沟癌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常规放疗的疗效。结果 肺上沟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 2 9% ,常见症状为 :患侧肩、背和上肢疼痛 ( 78 8% ) ,后 1,2 ,3肋骨或椎骨破坏( 5 7 6% ) ,Horner’s综合征 ( 3 6 7% ) ;少见的症状为 :咳嗽 ( 2 7% ) ,咯血 ( 9% ) ;中位生存期为 8 4月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5 6% ,12 3 % ,4 6% ;放疗反应可耐受。结论 肺上沟癌相当少见 ,其临床特征基本符合pancoast综合症 ,本病预后差 ,但放疗可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2.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年1-5月,选择山西省吕梁山区出生缺陷高发的中阳县和交口县作为出生缺陷高发区,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河道两侧为采样点,共涉及8个乡镇,79个行政村;选择晋中盆地出生缺陷低发的祁县作为出生缺陷对照区,采样点均匀分布,共涉及6个乡镇,27个行政村.采集距耕地表层10~2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1件.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高发区土壤中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与祁县相比,交口县土壤中元素含量偏高的有As、Mo、Pb、Ni、V,含量偏低的元素有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阳县土壤中含量偏高的元素为Sn、Se、Mo、Zn、Sr、Pb、Ni、Fe、V、Ca、Cu、Al,偏低的元素为Mg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中元素含量(μg/g)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1/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交口县土壤中Mo、Al、As、Ni、Pb、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标准的逐步回归判别方程为:y=-1.321 1.106 Mo-0.509 Al 0.117 As 0.663 Ni-0.429 Pb-0.262 Zn(R2a=0.891);中阳县土壤中Pb、Mg、Ca、Al、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1.757 0.441 Pb-0.264Mg 0.309 Ca-0.186Al 0.162Zn (R2a2=0.839).结论 交口县和中阳县土壤中Pb、Mo、Al等含量异常可能是两县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泰泽氏病原体(Ty)纯化方法,获得纯的菌体供抗原研究,为ELISA诊断抗原的制备提供依据;并尝试建立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特异性抗体包被磁珠,从感染大鼠肝脏中富集和纯化Ty;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考察纯化Ty的蛋白和抗原图谱;同时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直接检查隐性感染大鼠肠道上皮细胞内的Ty。结果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Ty单克隆抗体M5以0·5μg/107beads以上浓度包被抗IgG抗体预结合的磁珠4h,可最大效率地富集Ty;分离反应进行1h,敏感性达到103菌体/mL;吖啶黄染色镜检法可以直接、快速地观察到结合于磁珠上的细菌;抗原分析表明,IMS较好地去除了肝组织和真核细胞成分,纯化的Ty RJ株具有3个免疫优势的抗原成分,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60×103、116×103、55×103;此外,IMS法可直接从隐性感染大鼠盲肠上皮细胞中检测到少量寄生的Ty。结论用IMS技术可有效地富集和纯化Ty,并可以作为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骨折中粉碎骨折块辅助固定的意义。[方法]下肢复杂骨折78例根据AO分型均为C型骨折,通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辅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术后摄片骨折及骨折块达解剖或功能复位,随诊6~24个月,优良率为94.88%(74/78例)。[结论]四肢复杂骨折治疗中,粉碎骨折块的螺钉辅助固定能够加强交锁髓内钉的稳定性,减少断钉、断棒现象,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以1985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研究对象,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率。A组:1985年1月~1993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41例;B组:1994年1月~2005年8月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61例。结果手术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46.
术后监测与处理是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最后,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和手术的成败。但是,由于手术的打击、麻醉的干扰、术后应激带来的生理紊乱(应激激素、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或合并术中失血、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输液不足或超载、感染或凝血功能紊乱可导致循环、呼吸、肝、肾、脑、胰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而某一脏器功能衰竭,常可以作为一个“扳机点”引发系列恶性级联反应,直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导致患者死亡。可见,术后近期是手术并发症出现的高峰。此外,术前处于稳定状态的合并症可因手术和…  相似文献   
47.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16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6例患者中,125例(75.3%)证实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 ),25例(15.1%)为可疑BOO(BOO±),16例(9.6%)无BOO(BOO-),3组之间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V)、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上差异无统计意义,BOO( )组的逼尿肌不稳定(DI)、低顺应性膀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诊断BPH、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8.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49.
2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颈内动脉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24h后分别行头颅CT扫描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CH)。术后第90天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经动脉溶栓治疗,堵塞血管再通18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死亡5例。术后第90天,生活状态优者14例,良者8例,差或者死亡6例。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部分再通及未通患者。结论动脉溶栓具有较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再通患者生活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动态观察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其分子机制帮助了解那些与热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疾病。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利用微阵列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分析技术,分析SD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芯片分析8只、RT-PCR定量分析16只);运用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聚类。结果分别得到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肝脏的细胞周期各检查点基因及早期即刻基因表达数据,将其中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的功能基因(上调的223条、下调的62条变化幅度均大于3倍)做进一步分析。结论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基因影响细胞周期G1/S、G2/M的运行,抑制DNA的合成和染色体的分裂。推测可能影响受损的DNA双链自我修复和后期的组织细胞再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