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40篇
  免费   5243篇
  国内免费   3243篇
耳鼻咽喉   480篇
儿科学   783篇
妇产科学   551篇
基础医学   4110篇
口腔科学   930篇
临床医学   6727篇
内科学   6090篇
皮肤病学   558篇
神经病学   1560篇
特种医学   2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108篇
综合类   12839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5312篇
眼科学   813篇
药学   6466篇
  60篇
中国医学   4634篇
肿瘤学   2984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1580篇
  2021年   2210篇
  2020年   1804篇
  2019年   1203篇
  2018年   1306篇
  2017年   1506篇
  2016年   1299篇
  2015年   2147篇
  2014年   2727篇
  2013年   3197篇
  2012年   4675篇
  2011年   4734篇
  2010年   4108篇
  2009年   3594篇
  2008年   3945篇
  2007年   3760篇
  2006年   3432篇
  2005年   2908篇
  2004年   2295篇
  2003年   1929篇
  2002年   1518篇
  2001年   1367篇
  2000年   1080篇
  1999年   674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79年   22篇
  1974年   15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4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72.
两种隐匿阴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隐匿阴茎模型,为探索阴茎包埋对海绵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90只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采用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B组采用包皮折叠缝合法包埋阴茎,C组为假手术组。在180d内观察两种方法的包埋效果。结果:A组术后4只死于急性尿潴留,5只因尿道口周围软组织感染、皮肤破溃导致包埋失败,3只因包埋过松阴茎伸出;B组术后1只死于麻醉,2只死于急性尿潴留;因阴茎发育和勃起,A组有7只、B组有10只阴茎伸出;C组1只死于麻醉。A组和B组中其余大鼠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A组包埋成功率为36.7%,B组为56.7%,而且可以在实验中任何时候解除包埋。结论:包皮折叠缝合法和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均能建立稳定的、且与人类隐匿阴茎自然病程较为一致的2周龄大鼠隐匿阴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发病3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3.0TMR行脉冲式ASL和DSCMR检查。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表现,包括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延迟灌注、过度灌注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3个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侧/对照侧),并将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定性分析显示27例患者中,2l例2种技术检查结果一致(灌注不足14例,正常灌注5例,过度灌注2例)。6例2种技术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灌注不足而DSC显示延迟灌注,2例ASL显示正常灌注而DSC显示延迟灌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示,2种技术的病侧与对照侧信号强度比值ASL为0.7l±0.46,DSC为0.73±0.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ASL技术在检测灌注异常时与DSCMRI有相似的敏感性;ASL可与常规MR检查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75.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认为临床见习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76.
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The melt agglomeration process of lactose powder with hydrogenated cottonseed oil (HCO) as the hydrophobic meltable binder was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olten HCO modified by sucrose stearates S170, S770 and S1570. The size, size distribution, micromeritic and adhesion properties of agglomerates as well as surface tension, contact angle, viscosity and specific volume of molten HCO, with and without sucrose stearates, were examined. The viscosity, specific volume and surface tension of molten HCO were found to be modified to varying extents by sucrose stearates which are available in different HLB values and melt properties. The growth of melt agglomerates was promoted predominantly by an increase in viscosity, an increase in specific volume or a decrease in surface tension of the molten binding liquid. The agglomerate growth propensity was higher with an increase in inter-particulate binding strength, agglomerate surface wetness and extent of agglomerate consolidation which enhanced the liquid migration from agglomerate core to periphery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surface plasticity for coalescence. The inclus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mpletely meltable sucrose stearate S170 greatly induced the growth of agglomerates through increased specific volume and viscosity of the molten binding liquid.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clusion of incompletely meltable sucrose stearates S770 and S1570 promoted the agglomeration mainly via the reduction in surface tension of the molten binding liquid with declining agglomerate growth propensity at high sucrose stearate concentrations.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agglomeration modifier, sucrose stearate demonstrated anti-adherent property in melt agglomeration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molten HCO and melt agglomerat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f sucrose stearate added.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5)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提取MDS患者CD34^ 细胞,以加IL-15组为实验组,不加IL-15组为对照组,进行液体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计算培养后细胞数和CFU—E、BFU—E、CFU—GM、CFU—GEMM等集落数,并用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细胞周期的变异情况。结果:11例MDS对象平均CD34^ 细胞比例、回收率、纯度和富集倍数均达要求,MTT比色法检测IL-15对CD34^ 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最佳浓度效应,最佳浓度为20μg/L,细胞增殖抑制最低峰值时间为8d。用0μg/L IL-15(对照组)和20μg/L IL-15(实验组)作用MDS CD34^ 细胞,计数显示培养细胞最大增殖倍数和集落形成比率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IL-15作用后各细胞周期G1、S、G2期比例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对MDS CD34^ 细胞有促增殖效应,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对MDS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与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的关系。方法:对116名福建籍青年正常[牙合]者测量其OVD与IPD,并进行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的OVD均值为65.35mm±4.70mm,IPD均值为63.98mm±3.26mm,男性正常[牙合]者OVD均值为68.16mm±4.23mm,IPD均值为65.46mm±2.96mm,女性正常[牙合]者的OVD均值为63.22mm±3.86mm,IPD均值为62.86mm±3.05mm;总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633,男性样本的IPD与0VD的相关系数r=0.563,女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31。结论:IPD与OVD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PD可以作为需咬合重建患者确定其OV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0.
程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39-740
目的:探讨多节段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1例,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采用JOA、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年1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37.81%,Frankel分级A→B 1例,B→C 7例,C→C 1例,C→D 10例,D→D 2例,D→E 4例。影像学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未发现有再关门及不稳定现象。结论: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由于重建了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于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生理屈度、稳定性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