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3篇
  免费   3317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537篇
妇产科学   141篇
基础医学   1949篇
口腔科学   465篇
临床医学   4059篇
内科学   2755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神经病学   690篇
特种医学   1083篇
外科学   3531篇
综合类   9975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70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4207篇
  31篇
中国医学   3561篇
肿瘤学   157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283篇
  2020年   1128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1228篇
  2014年   1719篇
  2013年   2203篇
  2012年   3294篇
  2011年   3341篇
  2010年   3154篇
  2009年   2734篇
  2008年   2868篇
  2007年   2776篇
  2006年   2499篇
  2005年   1981篇
  2004年   1369篇
  2003年   1080篇
  2002年   818篇
  2001年   790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5所三甲医院的22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9.41±13.35)分,职业倦怠总分为(63.51±17.2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急诊护士的道德困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30,P=0.015; F=6.302,P=0.001);不同年龄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28,P=0.005),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关性(r=0.412,P<0.05)。结论 郑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护士的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是近期流行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已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其中包括医务人员。为预防生殖医学的医院感染,有效降低新冠肺炎在生殖专科机构传播的风险,通过查询相关文献、指南和规范等,并结合生殖医学特点,制定生殖医学有关的临床区、手术室和实验室及相关人员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脏体积(ALV)和功能性肝脏体积(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同时行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肝硬化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检测所有入组患者每个肝段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对比增强率(CER),以CT扫描的数据为基础利用MI-3DVS计算每个肝段的ALV和全肝的FLV。分析ALV和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ALV呈负相关(r=-0.792,P<0.001),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0.6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FLV亦呈负相关(r=-0.911,P<0.001),曲线拟合的R2=0.80。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结合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CER和ALV计算所得的FLV较ALV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