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7篇
  免费   2201篇
  国内免费   1476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319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1544篇
口腔科学   541篇
临床医学   2541篇
内科学   1962篇
皮肤病学   205篇
神经病学   400篇
特种医学   1144篇
外科学   1981篇
综合类   638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442篇
眼科学   200篇
药学   2364篇
  29篇
中国医学   2342篇
肿瘤学   115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798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898篇
  2014年   1160篇
  2013年   1480篇
  2012年   2139篇
  2011年   2268篇
  2010年   2075篇
  2009年   1818篇
  2008年   1847篇
  2007年   1800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151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6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资料,随机等分为常规疗法组(53例)和联合疗法组(53例)。常规疗法组采取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法治疗,联合疗法组在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法治疗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和后盆底肌肉肌力评级情况,并分析两组产妇治疗后性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产妇在SAS评分和SDS评分上均显著下降,治疗后联合疗法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后盆底肌肉肌力评级均有所提高,且联合疗法组提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疗法组产妇性欲望、性交时间、性高潮频率、阴道湿润度、性满足感和性频率诊断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组,而性交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疗法组(P0.05);治疗后联合疗法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组的79.2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相较于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法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疗效更为显著,可显著改善产妇性功能障碍,可提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后盆底肌肉肌力评级,提升产后女性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6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纯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从导管注入顺铂80mg,氟尿嘧啶1000mg,表阿霉素60mg,其中将表阿霉素与碘化油10柚混合乳化后行栓塞。治疗组34例,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再行局部高频透热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4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73.53%、58.82%、38.24%,对照组分别为74.29%、75.14%、45.71%、22.86%。治疗组有增高的趋势。两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北京市中学生身体情况是否存在城郊差异。方法对2007年北京市19区县中招体检数据、高招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北京市中学生身体情况在身高、体重、视力方面存在城郊差异(P〈0.05)。北京市高三毕业男生身高(t=2.617,P=0.018)、超重发生率(t=4.650,P=0.000)存在城郊差异。北京市高三毕业女生身高存在城郊差异(t=2.321,P=0,001)。北京市初三毕业生视力状况存在城郊差异(t=2.321,P=0.033)。结论过重的学习负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中学生身体状况存在着负面影响,必须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意义。方法 血尿β2-MG的检测采用酶免分析法。结果 本组实验中患者尿β2-MG、血β2-M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虽然SSC患者尿β2-MG升高,但肾受累组与无肾受累组尿β2-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肾受累组血β2-MG水平与无肾受累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血β2-MG是诊断SSC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5.
ZHOU Yi  陈卫果 《中国药房》2008,19(23):1816-1817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9月该地区上报的246例药品不良事件,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46例药品不良事件中,涉及品种最多为抗感染药(43.24%),与其品种繁多、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有关;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78.05%);药品不良事件最常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1.12%);119例(48.37%)存在不按说明书用药,其中113例涉及抗感染药。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注意药物使用各环节的安全。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素(3),再与巴豆酸用多聚磷酸作溶剂及催化剂进行酰化,同时分子内环合得到收率为70%关键中间体苯并二氢吡喃酮(4),并与缩醛1,1-二乙氧基-3-甲基-2-丁烯用微波辅助催化得到苯并吡喃(6), 最后用Luche还原以CeCl3·7H2O作催化剂, 在低温下经NaBH4选择性还原化合物(6)得到目标产物即消旋11-去甲胡桐素A (±)-1。上述4步反应总收率32%, 比原方法提高1倍。体外研究表明(±)-1对HIV-1(野株)及耐药株均有明显抑制逆转录酶和P24抗原的活性, (±)-1在细胞培养内分别与作用机制不同的3种治疗艾滋病药物(AZT、 T-20、 Indinavir)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小鼠急性毒性, (±)-1的LD50灌胃给药为735.65 mg·kg-1, 腹腔给药为525.10 mg·kg-1。小鼠灌胃给与(±)-1血浆峰浓度(Cmax)与药时曲线面积AUC0-∞分别为0.54 μg·mL-1及1.08 (μg·mL-1)·h。为了初步观察(±)-1的体内药效,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小鼠腹腔注射1次(±)-1或临床有效对照药奈韦拉平,30 min和60 min后血清有相似的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实验结果提示去甲11-胡桐素A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及胆脂瘤中的凋亡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25例胆脂瘤标本及10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XIAP的表达。②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两者组织的凋亡状态。结果①与正常上皮比较,胆脂瘤上皮中的XI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Z=-2.411,P<0.05)。②在胆脂瘤上皮中,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正常上皮组织(Z=-2.712,P<0.01)。③在胆脂瘤上皮中,XIAP的表达与凋亡呈负相关(rp=-0.527,P<0.01)。结论XIAP在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密切相关,提示XIAP可能参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调控过程,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健骨灵胶囊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态和骨代谢的作用.方法:建立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健骨灵胶囊0.18,0.36,0.72 g·kg-1·d-1,qd,连续给药29 d后,测定大鼠的骨形态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24 h尿中钙(Ca)、磷(P)排泄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骨灵胶囊组大鼠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骨细胞数、骨皮质平均宽度、股骨头平均灰度均显著增加;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雌二醇(E2)、睾酮(T)的含量显著增加,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显著降低;尿中Ca和P排出量显著减少,大鼠股骨、卵巢和睾丸系数显著增加,大鼠的性腺组织学结构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健骨灵胶囊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健骨灵胶囊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态和骨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周轶  陈卫果 《中国药房》2008,19(26):2056-205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广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珠海工作站于2005年8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311例ADE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的ADE发生率最高,有213例(占68.49%);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60例(占51.45%),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医务工作者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自身及家族过敏史,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用药后认真观察,尽量减少ADE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考察胰岛素注射液在输液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测定输液瓶对胰岛素的吸附量,以指导临床合理操作.方法:模拟临床胰岛素配液以及输注操作过程,实验分为18组:5%葡萄糖组(玻璃瓶组和塑料瓶组)、10%葡萄糖组(玻璃瓶组和塑料瓶组)和氯化钠组(玻璃瓶组和塑料瓶组),各组又按操作的不同分为振摇组、非振摇组和吸附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浓度.振摇组、非振摇组流速为50滴/min.每输注50mL液体取样测定胰岛素浓度.吸附组每隔10 min轻轻振摇1次,并取液测定浓度.结果:在不同材质输液瓶之间、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之间胰岛素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不同种类溶媒中变化趋势不同:在氯化钠注射液中,胰岛素浓度在滴注50mL左右出现极大值,而后逐渐降低达到平稳状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胰岛素浓度先升高,随后胰岛素浓度降低,在滴注350 mL左右浓度又出现极大值.非振摇组在输注期间普遍出现胰岛素浓度骤然升高现象,而振摇组胰岛素浓度变化较为平稳;不同材质和装有不同溶媒的输液瓶对胰岛素的吸附趋势类似,但塑料瓶对胰岛素的吸附量大于玻璃瓶,装有氯化钠的输液瓶大于葡萄糖输液瓶,10%葡萄糖输液瓶大于5%葡萄糖输液瓶.结论:在胰岛素输液过程中,可通过对输液瓶每隔10 min振摇一次,以有效避免在输液期间出现的胰岛素浓度升高现象,防止其引起的低血糖现象的出现;临床操作时还应考虑到药物的吸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