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综合性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38例(43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都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肢均行浅静脉手术和溃疡周围曲张浅静脉缝扎术,其中8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17条患肢加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即SEPS,9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和SEP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小腿皮肤的湿疹或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随访,有6条患肢出现溃疡复发,加行SEPS治疗后溃疡愈合。术后1~2年随访,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时,应同时纠正每个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尤其是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2.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手术已不再局限于腹腔、胸腔等自然的腔隙间,而是可以在人工制造的组织间隙中进行.现对内镜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ET)的应用现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直径大于4 cm的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微波消融治疗68例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68例患者(68个结节)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超声造影显示,术后第1、3和6个月,达到完全消融效果的患者分别为63例(92.65%)、62例(91.18%)和61例(89.71%),肿块体积分别缩小68.75%、84.88%和91.29%,患者消融效果满意。 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大于4 cm的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结果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腔内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有一例患者因溶栓过程出现腹膜后血肿,在保守治疗2月后,血肿明显缩小,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无需切除肠管;其余患者均由血管腔内治疗救治成功(71.4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患者死亡。结论及时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能使患者在生存率及致残率上获益。  相似文献   
35.
改良法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法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32例,并对该手术予部分改进:将中间的切口选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约1.0~1.5cm处;缝合颈前肌群时让患者去枕头,平卧位,使颈前肌群充分松弛;在甲状腺创面置引流管一条,术后2、3 d拔除;术后第9天拆线.结果 30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因在处理上极时出血不能控制;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为甲状腺滤泡状肿瘤需行双侧甲状腺全切.1例因结节较大且位于甲状腺下极后内方,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恢复正常.出血量约50~80mL,手术时间为100~240min.结论 手术的部分改进更能满足年轻女性患者的美容要求,使手术操作更容易.把握中转开放手术时机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 (hepaticarterychemoembo lization ,HACE)和门静脉化疗 (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91年 8月~ 1995年 7月收治符合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1例。其中 ,术后联合HACE和PVC(Ⅰ组 ) 2 3例 ,单纯HACE(Ⅱ组 ) 30例 ,未做特殊处理 (Ⅲ组 ) 2 8例。全部患者随访 3年以上。将 3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术后 1年 ,Ⅰ组和Ⅱ组的复发率比Ⅲ组低 ,生存率比Ⅲ组高 ;术后 2年 ,Ⅰ组的复发率比Ⅱ组和Ⅲ组低 ,生存率比Ⅱ组和Ⅲ组高 ;术后 3年和 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 ,各组的差异不显著。癌灶 >5cm、无包膜、多个癌灶及AFP >40 0 μg/L ,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结论 在肝癌根治性切除后 ,联合HACE和PVC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提高术后生存率 ,其结果优于术后单纯HACE ,但对远期 (3年以上 )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7.
38.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6例(5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20例(24条患肢)。所有病人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3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患肢),同时存在3个静脉系统病变(15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在体内外定向血管化,形成血管样结构。笔者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分布、分子标志、动员、凋亡、定向血管化及临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生及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能力,体外诱导干细胞定向血管化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以及组蛋白乙酰化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血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