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观察白斑膏对新西兰兔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影响。方法:用8%的硫化钠溶液脱毛,将受试药物涂于裸露皮肤处,观察局部有无红斑和水肿等反应。结果:涂药部位未发现有红斑、水肿及水泡等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结论:白斑膏对新西兰兔皮肤无明显的刺激性作用。  相似文献   
32.
姜黄素微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姜黄素微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口服给药,进行颈动脉插管,分别于药后0.08,0.25,0.5,0.75,1,2,3,4,5.5 h采血,用HPLC进行检测。结果:姜黄素微囊各剂量的药时曲线呈双峰现象;各剂量组的Cm ax1和Cm ax2分别为:高剂量(0.90 mg/L和1.20 mg/L)、中剂量(0.43 mg/L和0.46 mg/L)、低剂量(3.16 mg/L和1.31 mg/L);姜黄素微囊高、中、低3个剂量AUC分别为3.79,2.60,5.92 mg.h/L,低剂量比高中剂量的Cm ax和AUC都大。结论:姜黄素微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可能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33.
双花解毒颗粒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双花解毒颗粒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方法:10%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涂抹去毛皮肤复制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口服给药,通过观察耳廓肿胀度和病理图片,观察药物各剂量组的作用。结果:双花解毒颗粒5个剂量组均显著减小豚鼠耳肿胀度,但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双花解毒颗粒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四神煎对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病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四神煎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复制KOA大鼠模型。根据分组给予塞来昔布(18 mg·kg-1)和四神煎(14.4、7.2、3.6 g·kg-1)进行灌胃干预。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量大鼠双侧膝关节的横径并进行膝关节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膝关节滑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横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煎各剂量组大鼠...  相似文献   
35.
对口腔癌病人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可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量表,充分考虑国内文化背景、疾病特点及治疗方式、地域或环境局限性等因素,研发本土化口腔癌病人吞咽相关特异性生存质量评估量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银花排毒胶囊(Ⅰ)治疗痤疮、抗炎、镇痛作用,为Ⅰ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煤焦油致兔耳痤疮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解毒痤疮丸组(1.68 g·kg-1)、Ⅰ高、中、低剂量组(3.26,1.63,0.82 g·kg-1),口服给药2周,观察兔耳造模处局部皮肤的变化,并进行耳痤疮病理组织学检查;建立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解毒痤疮丸组(3.24 g·kg-1)、Ⅰ高、中、低剂量组(6.30,3.15,1.58 g·kg-1),口服给药5d,测定致炎前后足体积变化;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解毒痤疮丸组(4.68 g·kg-1)、Ⅰ高、中、低剂量组(9.10,4.55,2.28 g·kg-1),口服给药5d,分别观察耳廓炎性肿胀度及扭体次数.结果:Ⅰ3个剂量组家兔耳痤疮形成强度和耳痤疮反应强度均明显减小(P<0.01),并且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降低大鼠足跖肿胀度(P<0.01);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P<0.01);低剂量组对扭体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Ⅰ具有明显的抗痤疮、抗炎和镇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9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生药·ml-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相当于0.29 mg生药·ml-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小儿湿疹软膏对动物接触性湿疹模型的影响,为小儿湿疹软膏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和攻击,建立豚鼠和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计算豚鼠和小鼠的耳肿胀度,并测量豚鼠的湿疹面积。结果:经小儿湿疹软膏治疗后,豚鼠的红斑、水肿、抓痕等皮损形态明显减轻,湿疹面积明显减小;小鼠的耳廓肿胀度也有显著改善。结论:小儿湿疹软膏对实验性接触性湿疹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很好的治疗婴幼儿湿疹的外用新药。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复方姜黄微囊的调血脂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食60只大鼠12周造模,大鼠形成高血脂和肝脏脂肪变性,期间9~12周大鼠给予不同剂量复方姜黄微囊后,检测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并做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复方姜黄微囊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降低肝脏TC、TG水平,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提高LPL、HL等脂质代谢酶活性和增强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应该是复方姜黄微囊产生调脂效应的相关作用机制。结论复方姜黄微囊具有较好的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