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天然抗氧化剂对抗晶状体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水飞蓟宾(SIB)、没食子酸丙酯(PG)、阿魏酸钠(SF)和沙棘总黄酮(TFH)5种天然抗氧化剂对抗实验性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兔眼透明晶状体温育在Fenton氧化反应模型中造成晶状体氧化损伤,同时分别加入上述5种天然抗氧化剂共同温育24h后,测定晶状体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OD、GSH-Px、GSH、VitC、总抗氧化能力和MDA的水平,观察5种抗氧化剂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5种抗氧化剂均不同程度地升高氧化损伤晶状体的抗氧化指标,降低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MDA含量,且优于白内停滴眼液。其中SF和SchB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5种天然抗氧化剂对实验性晶状体氧化损伤有良好的对抗作用,从天然抗氧化剂中寻找高效的抗白内障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2.
老年性白内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是致盲的首位眼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药物。手术中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仅遭受痛苦,而且并发症有所难免。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不少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格实验研究报道,从中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就中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水蛭滴眼液防治半乳糖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水蛭滴眼液对半乳糖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复制半乳糖白内障模型,以水蛭为主要成分,配制成水蛭滴眼液,并以白内停滴眼液为阳性对照药,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滴眼液对半乳糖白内障的影响。于实验第10天测定两组晶状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结果 水蛭组较对照组晶状体混浊速度慢,程度也轻。水蛭组SOD,GSH-Px,GSH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水蛭滴眼液具有较好的延缓和减轻半乳糖白内障的作用,且优于白内停滴眼液。  相似文献   
34.
实验性电离辐射白内障及其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明信  黄秀榕 《眼科研究》1990,8(4):193-196
采用20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新西兰幼兔双眼,动态观察了兔眼电离辐射损伤后的全身反应及眼部改变,着重探讨电离辐射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房水性状及房水、晶体、玻璃体、虹膜睫状体和血清的微量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第11周实验组动物全部发生典型的辐射性白内障,且晶体和血清处于明显的低锌高铜状态,房水锌铜显著降低,玻璃体和虹膜睫状体的锌铜显著增高。作者提出电离辐射白内障时晶体锌铜反向代谢途径假说。  相似文献   
35.
目的:开发新型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以减少后囊混浊。方法:13只猕猴分3组,分别植入PMMA IOL、Pharmacia HSM IOL、氟一肝素表面修饰IOL。于术后15、30、60、90、180天裂隙灯检查后囊混浊形成情况。术后180天摘除眼球,光 检查。结果:后囊混浊于术后30天形成,90天明显。术后90、180天实验组引起后囊混浊程度最轻,后囊混浊的病理变化有纤维内障、Elschnig小体、Soemmerring’s环。结论:氟一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猕猴眼引起后囊混浊的程度轻。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牛膝的有效中药单体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组、H2O2组、雌二醇(E2)组、ECR组、核因子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组标本中HLEC的NF-κBp65的表达率。结果正常HLEC能表达一定的NF-κBp65(9.53%),H2O2组NF-κBp65的表达率明显增高(39.87%,P<0.01),PDTC组则明显降低(5.90%,P<0.01),ECR组(13.99%)和E2组(25.18%)介于正常组与H2O2组之间,均低于H2O2组(P<0.01)。结论 H2O2可以诱导HLEC的NF-κB的活化表达,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单体ECR可以有效抑制NF-κB的活化表达。  相似文献   
38.
晶状体为透明、富含蛋白质的组织,青年人晶状体干物质重量是湿重的35%,其干物质几乎完全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39.
中医中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引起广泛兴趣和关注的研究热点。 1972年英国科学家Kerr首先提出了apoptosis的概念( 1) 。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 ,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凋亡作为细胞的一种基本生命现象 ,贯穿于个体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同样是中医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 ,临床辨证论治及中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细胞凋亡的概念、意义、生物学特征 细胞凋亡是一种…  相似文献   
40.
五味子乙素对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操作摘取SD大鼠双眼,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组(H2O2)、吡诺克辛(PS)组和Sch B组。使晶状体孵育在300μmol·L-1H2O2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1的SchB,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2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H2O2组LEC凋亡率(92.0±2.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5±1.8)(P<0.01);SchB组LEC凋亡率(13.8±3.0)显著低于H2O2组,且与PS组(56.0±9.9)有显著的差异(P<0.05)。超微结构研究显示,H2O2组绝大多数LEC发生凋亡,并呈凋亡各期严重改变的全过程;Sch B组仅少数LEC发生凋亡,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结论:Sch B可明显抑制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LEC凋亡,且明显优于PS滴眼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