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246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7篇
  3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笔者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示CD44v6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survivin主要在细胞质。60例结直肠癌CD44v6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和65.0%。它们与肿瘤临床Dukes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P〈0.05)。提示分别检测CD44v6和survivin蛋白表达.对了解结盲肠癌的牛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2.
2000年1月—2002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方治疣膏治疗男性尖锐湿疣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黄勇  陈南春  陈苏民 《医学争鸣》2005,26(10):888-891
目的: 用基因工程手段去获取有活性的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rhPF4),为下一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手段获得人PF4的编码序列,克隆入质粒pRSET,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RSET-PF4,转化大肠杆菌,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的人PF4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分析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及纯化后蛋白,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实验(CAM)验证rhPF4的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RSET-PF4,DNA序列测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IPTG诱导表达的rhPF4融合蛋白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1%.亲和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为84%.CAM实验表明,经纯化获得的rhPF4对鸡胚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rhPF4蛋白.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IL-10对单核细胞来源的DC体外发育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及TNF-a和sCD40L对IL-10抑制DC生物学功能的阻断或逆转效应。方法:检测经IL-10抑制及添加上述干预因素后DC的表型、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结果:IL-10能够抑制幼稚DC的成熟,促进其向巨噬细胞分化,并伴随有DC激发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能力明显下降,这种抑制效应与IL-10浓度存在相关性;IL-10对由sCD40L诱导成熟的DC无抑制作用,但能抑制TNF-a诱导成熟DC分泌IL-12的能力;在IL-10作用后加入TNF-a或sCD40L均不能逆转IL-10对DC抑制作用;在IL-10作用的同时加入sCD40L而不是TNF-a能完全阻断IL-10抑制DC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作用。结论:IL-10是肿瘤细胞逃脱免疫攻击的重要因子,能够抑制DC的成熟、抗原提呈以及削弱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等多重负性作用,其对由TNF-a或sCD40L途径诱导成熟的DC的抑制作用不一致,CD40信号干预对制备肿瘤免疫治疗运用的DC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27.
阴道镜对136例女性下生殖道早期尖锐湿疣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镜检查对女性下生殖道早期尖锐湿疣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36例女性下生殖道早期尖锐湿疣患者的外阴、阴道、宫颈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对照。结果:阴道镜诊断为尖锐湿疣的130例中,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尖锐湿疣的有128例,病理活检结果阴性2例;阴道镜诊断阴性的6例中病理活检结果阳性1例,病理活检结果阴性5例,阴道镜检查对女性下生殖道早期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率为97.79%(133/136),灵敏度99.22%(128/129),特异度71.42%(5/7),假阳性率28.57%(2/7),假阴性率0.78%(1/129)。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能对女性下生殖道早期尖锐湿疣进行准确诊断的很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29.
许多利什曼原虫抗原属保守蛋白族,如酸性核糖体蛋白。组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并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在其它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全身性自体免疫疾病中,许多这类抗原则是免疫应答的靶。本文综述此类广泛分布的抗原,或称之为“泛抗原”(panantigen)。根据许多泛抗原在细胞内是由多种成分复合体构成,试图解释并建立一个在利什曼感染期这些抗原的显性免疫原性的模型。通过对利什曼抗原加工过程的途径和对宿主免疫系统效应细胞的解释,以有助于利什曼病免疫病理学和发展保护性免疫治疗的研究。 近年来,通过改良利什曼病的血清…  相似文献   
30.
冷江涌  张亚正  程跃  黄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9):465-465,475
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且初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已属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内分泌及化疗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为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采用双睾丸切除加氟他胺 (Flutamide)或艾去适 (磷酸雌二醇氮芥 )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间经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T、MRI、经直肠前列腺B超及B超导引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骨扫描等检查临床诊断为D期前列腺癌的患者 2 1例。年龄 64~ 95岁 ,平均77.5岁。经直肠B超提示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