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413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5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86篇
  3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未实施专案时间段收治的2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感染控制专案后时间段收治的156名患者作为观察组。感染控制中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情况为主要结局事件,围绕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学监测指标为次要结局事件。结果 实施感控专案后,院内总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及颅内感染及卫生学监测情况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管理模式,建立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专案,能有效提高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A组于37℃、5%CO_2恒温箱中培养30 h; B组缺氧(O_2浓度6%的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再复氧(37℃、5%CO_2恒温箱)培养6 h; C组加入1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D组加入1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E组加入10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比较各组H9c2细胞形态学变化、存活率、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A组细胞形态结构正常,B组H9c2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横纹模糊,可见大量点状坏死灶,间质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C、D、E组H9c2细胞病理改变较B组显著改善,随着花旗松素剂量增大,H9c2细胞病理改善越明显。B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下降(P 0. 05); C、D、E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升高(P 0. 05),呈剂量依赖性。B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 0. 05); C、D、E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花旗松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并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这可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
陈依琳  鲜雪梅  项伟岚   《护理与康复》2020,19(10):82-84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务人员身体舒适度管理经验。舒适度管理包括饮水、进食、排便等入隔离病区前舒适度管理,隔离病区工作时舒适度管理,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等出隔离病区后舒适度管理。通过舒适度管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142名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未发生头面部防护用具导致的皮肤损伤;90%以上的医务人员表示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及清晰度有较大的改善;有102名医务人员曾在隔离病区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乏力、胸闷气急,通过相应方法,其中67名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可以继续在隔离病区内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体力不支、晕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
1 流行概况 麻风在我市流行历史已久,流行范围较广,全市8 县(区)均有发病,分布在58个乡(镇)126 个行政村,148 个自然村.从调查分析来看,我市麻风病例分布空间呈不均匀集簇性点状分布,以市内四郎河流域、马连河流域的正宁县、环县、庆城县、西峰区和宁县等发病较高,占总发病的81 .3%.  相似文献   
96.
陕西贫困边远山区结核病患者低治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陕西贫困边远山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横断面调查对比研究,对患者、督导员、村医进行问卷调查,以治愈组与非治愈组分析影响治愈率的基本因素。结果低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有合并症、在非专业机构诊疗、诊疗延迟、漏服药与中断治疗、复查痰不合格、社会歧视、督导不力等方面是影响肺结核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政府投入,改善经济状况,完善文化教育包括健康促进,加强三级结核病诊疗网络建设与督导,扩大专业机构的培训与诊疗,推行全社会关注与支持,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自制前S1抗原(Pre-S1Ag)室内质控品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对自制Pre-S1Ag室内质控品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Pre-S1Ag室内质控品最佳条件变异为5.26%,常规条件变异为8.36%,表明其精密度良好;且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初步应用每个月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均值无渐高或渐低。结论可以用自制低值质控品建立Pre-SiAg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98.
临床常见多手指外伤患者,创而涉及单个以上手指,我们自2008年以来,应用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手部多指外伤创面1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兰玲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39-2540,2542
[目的]为了解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感染率,便于制定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调查某市工厂、餐饮及KTV等娱乐场所的流动人口1000名。年龄17~40岁,中位年龄32.5岁。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形式采用匿名现场填写。同时给予被调查者抽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结果]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者与在高中以下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与在1500元以下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接触媒体宣传者与不常接触媒体宣传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者与不了解者,感染率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流动的人群,应该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宣传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内容要利于理解。  相似文献   
100.
黄雪峰  郑学军  鲜洋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93-3693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股动脉插管局部化疗、体外放疗、前列腺电汽化术、中药提取物治疗34例晚期前列腺癌。结果:尿流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最大尿流率(MFR)增加,残余尿减少,PSA值明显降低。复查B超、CT等,前列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控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