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究50 Hz 1.8 m T正弦交变电磁(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是否能抑制尾吊(hind-limb suspension,HLS)所致大鼠的骨量丢失。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180±10)g,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HLS组和HLS+SEMFs组。除对照组外,HLS组和HLS+SEMFs组大鼠进行尾吊,之后,HLS+SEMFs组大鼠每天进行1.5 h 50 Hz1.8 m T正弦交变电磁场干涉。4 w后处死全部大鼠,对各组大鼠进行重要脏器的器官指数计算和病理学观察、离体骨密度检测、骨生物力学分析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以及Micro-CT扫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体重及重要脏器的器官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变化;骨密度结果显示,SEMFs有效提高股骨和椎骨的离体骨密度;生物力学实验表明,SEMFs减轻了HLS引起的股骨和椎骨力学性能的降低。此外,SEMFs能增加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并且对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ro-CT结果显示,SEMFs部分抑制HLS造成的松质骨骨微结构的减少,相比HLS组,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显著升高,且分离度下降;骨组织形态学分析同样表明SEMFs改善了松质骨骨微结构的恶化。结论 50 Hz 1.8 m T SEMFs能抑制HLS所致大鼠的骨量丢失,其可能机制是具有抑制骨吸收和提高骨形成的双重活性,这将为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SD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将30只1月龄体重为(110±1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电磁场组,各15只。分别给予对照组50 Hz 0 mT和电磁场组50 Hz 1.8 mT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干预,1.5 h/d,每周称取体重1次,每天监测进食量变化,6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并用双能X骨密度检测全身骨密度,处死后检测股骨骨密度及椎体骨密度;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 5b);剥离肝、肾、子宫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HE切片做常规病理学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磁场组大鼠各周体重、每日进食量未见明显变化;2、4周后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变化,6周后全身骨密度及离体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显著增加;血清OC表达量显著增加,血清TRACP 5b表达量显著降低;子宫、肝脏、脾脏HE染色未见病变,脏器指数无异常。结论: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能通过提高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青年大鼠的峰值骨密度,为临床电磁场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OP)不仅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因此寻找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中草药因不良反应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及广大患者的肯定[2].杜仲被认为是防治OP的经典用药,《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的功效[3].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 取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尾吊组、淫羊藿苷组,每组10只。尾吊组、淫羊藿苷组均建立尾吊模型,淫羊藿苷组给予淫羊藿苷50 mg/kg灌胃,对照组和尾吊组则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周称体质量1次。给药28 d后麻醉下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检测股骨骨密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并分析胫骨的HE染色结果,进行胫骨Mirco-CT检测,测定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尾吊组和淫羊藿苷组大鼠体质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淫羊藿苷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参数较尾吊组均有所改善;淫羊藿苷组骨小梁形态、数量与厚度较尾吊组均有显著改善;淫羊藿苷组骨钙素(osteocalcin, OCN)水平较尾吊组明显增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 TRACP-5b)水平较尾吊组明显降低。结论 淫羊藿苷对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骨丢失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和比较50 Hz 0.6 mT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和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EMFs)防止尾吊大鼠骨量下降的效果,为失重引起的骨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尾吊模型大鼠在地面模拟微重力,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肢悬吊(HLS)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4组,每组10只。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分别采用50 Hz 0.6 mT的PEMFs和50 Hz 1.8 mT的SEMFs两种电磁场进行治疗,每天干预90 min,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大鼠股骨和椎骨骨密度(BMD),AG-IS型生物力学仪检测生物力学强度,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浓度、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Micro-CT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微结构。结果 HLS组股骨(P=0.000)和椎骨(P=0.001)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股骨(P=0.001)和椎骨(P=0.039)的BMD显著高于HLS组;HLS+SEMFs组股骨的BMD明显高于HLS组(P=0.003),但椎骨的BMD与H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股骨(P=0.818)和椎骨(P=0.614)的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组股骨和椎骨的最大载荷(P=0.000,P=0.009)和弹性模量(P=0.015,P=0.009)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股骨(P=0.038)和椎骨(P=0.087)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HLS组,但弹性模量与HL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P=0.091);HLS+SEMFs组股骨和椎骨的最大值载荷(P=0.190,P=0.222)和弹性模量(P=0.512,P=0.437)与HL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股骨(P=0.585,P=0.948)和椎骨(P=0.668,P=0.349)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LS组的血清O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6)的OC水平显著高于HLS组。HLS组的血清Tracp 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HLS+PEMFs组(P=0.459)和HLS+SEMFs组(P=0.46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S+PEMFs组(P=0.056)和HLS+SEMFs组(P=0.054)的血清Tracp 5b浓度与HL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S组的PTH(P=0.000)和cAMP浓度(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PTH(P=0.000,P=0.000)和cAMP浓度(P=0.000,P=0.000)显著高于HLS组。HLS组股骨松质骨与对照组相比非常稀疏,且体积较小。而对照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松质骨密度和体积很接近。与对照组相比,HLS组大鼠的BMD(P=0.000)、骨体积(BV)/组织体积(TV)(P=0.000)、骨小梁数量(Tb.N)(P=0.000)和骨小梁厚度(Tb.Th)(P=0.000)最低,骨小梁离散程度(Tb.Sp)(P=0.000)和骨表面积(BS)/BV(P=0.000)最大;与HLS组相比,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Tb.Sp(P=0.000,P=0.000)和BS/BV(P=0.000,P=0.000)显著降低,BMD(P=0.000,P=0.000)、BV/TV(P=0.001,P=0.004)、Tb.Th(P=0.000,P=0.001)和Tb.N(P=0.000,P=0.001)显著升高。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的骨小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HLS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明显高于HLS组。HLS组骨内膜成骨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显著高于HLS组,HLS+PEMFs组又显著高于HLS+SEMFs组(P=0.041)。HLS组相比对照组骨髓腔中产生大量脂肪空洞,但治疗组中脂肪球明显减少,几乎与对照组没有差别。HLS组每mm 2骨髓中的脂肪细胞数目是对照组的4倍(P=0.000),HLS+PEMFs组(P=0.000)和HLS+SEMFs组(P=0.000)显著低于HLS组,HLS+PEMFs组和HLS+SEM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 结论 50 Hz 0.6 mT的PEMFs和50 Hz 1.8 mT的SEMFs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尾吊大鼠的BMD和生物力学值,促进大鼠血液中骨形成标记物的浓度,可能通过影响PTH含量激活cAMP通路,进一步提高成骨细胞含量,防止骨微结构的恶化,是良好的电磁场治疗方法。其中PEMFs治疗更显著,可防止约50%的BMD和最大载荷值的降低,通过促进骨形成更好地提高尾吊大鼠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只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10)、尾吊组(HLS组,n=10)、尾吊+葛根素组(HLS+Pur组,n=10)。HLS+Pur组给予15. 4 mg/(kg·d)葛根素配制成的混悬液灌胃,Control组和HLS组灌同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周测1次体质量,根据体质量调整灌胃剂量。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检测大鼠离体左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椎骨BMD、骨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变。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LS组股骨(0. 110±0. 002)、椎骨离体BMD (0. 124±0. 004),骨生物力学参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骨形态计量学参数中,标记后荧光间距明显较小(32. 790±6. 698),VG (Van. Gieson法)色示骨小梁数目减少(2. 873±0. 353)、骨小梁厚度变薄(70. 604±4. 012)、骨小梁分离度变大(433. 493±26. 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此外,血清骨形成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1 N-terminal peptide,P1NP)含量降低(166. 259±66. 065)(P0. 05),骨吸收指标1型胶原C端肽(collagn 1 C-terminal peptide,CTX-1)含量增加(61. 805±19. 930)(P0. 01);与HLS组相比,HLS+Pur组股骨BMD (0. 117±0. 004)、椎骨BMD (0. 131±0. 003)、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 01)。结论葛根素对尾吊大鼠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为开发葛根类抗废用性骨质疏松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下肢DVT合并PE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与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同期单纯下肢DVT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下肢DVT合并PE的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最后进行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合并心脏病史(x2=5.886,P=0.015);近2月内有手术史(x2=4.227,P=0.040);CRP异常增高(x2=4.126,P=0.042);DD异常增高(t=2.914,P=0.004);年龄较小(t=-2.060,P=0.042)与下肢DVT并发PE密切相关。年龄(OR=1.050,95%CI=1.015-1.085)、DD(OR=0.934,95%CI=0.875-0.997)及合并心脏病史(OR=0.061,95%CI=0.007-0.545)是下肢DVT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DD及年龄对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601。 结论 下肢DVT常常伴有多个PE的危险因素,合并心脏病史、年龄小及DD较高增加PE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38.
39.
【】 目的 揭示肠镜活检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常规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63例术前肠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研究其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的差异性,进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最终癌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常规病理45例为腺癌,癌变率71.4%,术前活检与术后诊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最终癌变与大便潜血、肿瘤大小相关。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是最终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肠镜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很大一部分已癌变,未能反映患者真实病情。对大便潜血阳性,尤其是肿瘤≥3cm的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0.
高玉海  严强  许洪宝  魏强 《浙江医学》2017,39(24):2236-2240
目的比较双镜联合(LECS,即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GS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LECS(LECS组)与开腹(OPEN组)手术治疗GST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对提取的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其中LECS组578例,OPEN组5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PEN组比较,LEC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WMD=-62.01,95%CI:-67.91~-56.10,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WMD=-48.76,95%CI:-63.08~-34.43,P<0.05)、术后进食时间早(WMD=-1.71,95%CI:-2.21~-1.22,P<0.05)、住院时间短(WMD=-4.28,95%CI:-5.24~-3.3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17,95%CI:0.10~0.28,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CS手术治疗GS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