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固定小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18~70岁,体重指数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瑞马唑仑组(P+R组)、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40例。3组均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 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 P+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7 mg复合丙泊酚0.5 mg/kg; 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镇静深度采用BIS监测,胃肠镜检查中根据BIS值变化,R组追加瑞马唑仑2.5 mg, P组及P+R组追加丙泊酚0.5 mg/kg,维持BIS值40~60。两次药物追加间隔时间至少1 min,追加次数不超过6次。记录药物用量、镇静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注射痛、呛咳、体动、呃逆、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R组相比,P组及P+...  相似文献   
72.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关节内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0%。常见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落,在军事训练中也偶有发生。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军事训练致跟骨骨折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患者 女性。因碾压伤致右手拇指皮肤合并手背部分皮肤、虎口及大鱼际皮肤脱套伤5小时入院。期行清创缝合,术后拇指、手背部分皮肤及甲床坏死,肌腱外露。于术后第16d行带足背皮瓣的甲瓣移植修复。手术步骤:受区常规清创,于拇指伤口内解剖游离拇指尺侧固有神经,于腕桡侧?..  相似文献   
74.
1 资料患者男性 ,4 5岁 ,因胆总管结石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胆肠吻合术 ,术前心肺功能正常 ,无甲亢病史。安定 1 0mg、阿托品 0 .5mg术前 30min肌注 ;入室后哌替啶 50mg、异丙嗪 2 5mg静滴 ;1 0min后 2 %硫喷妥钠 2 0ml,琥珀胆碱 1 0 0mg静推 ,快速诱导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 (ID 8.5# ) ,麻醉维持吸入安氟醚 ,哌库溴铵间断静推维持肌松 ,机械通气 :VT1 2ml·kg- 1、f 1 2次 /分、I:E =1 :2。应用storz公司 2 0升全自动气腹机以 8L·min- 1的气流量向腹内注入CO2 ,压力维持在 1 0 -1…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 ,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果表明 ,体外循环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调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知晓的发生,研究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功率分析(HRV- PSA)监测结果的关系。方法 89 例 OPCAB患者,在麻醉医师不了解BIS情况下实施麻醉,术中有专人(非麻醉者)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和HRV PSA各参数值,并负责随访患者有无知晓发生。结果 全组与诱导后相比气管插管、切皮、锯胸骨及关胸时BIS显著增高(P<0 .01),但整个手术过程低频高频比(LF/HF)平稳。89例中有8例发生术中知晓。8例患者发生知晓时的BIS值均在 73 以上,而其余 81 例无知晓者术中无一例BIS高于 70。结论 (1)无 BIS监测下凭经验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实施 OPCAB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高,表现为发生知晓者BIS偏高;(2)以 BIS作为麻醉深度的指标,可减少或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联合应用HRV PSA监测,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7.
麻醉深度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镇静深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麻醉深度指数(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20~30 kg/m2,随机分为R0、R2、R4、R6组,每组11例.R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2、R4、R6组分别以效应室靶浓度2、4、6 μg/L TCI瑞芬太尼,10 min后TCI异丙酚,初始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均为1.5 mg/L,每4 min增加0.5 mg/L,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直到患者对刺激出现有意识的反应消失为止.记录患者的CSI和BIS,每间隔20 s行改良OAA/S评分,记录TCI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每变化0.1 mg/L时的数值和时间.计算CSI和BIS预测不同改良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4组患者CSI及BIS与改良OAA/S评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4组患者CSI及BIS在不同改良OAA/S评分时的镇静深度均表现出较高的Pk值(Pk>0.85).4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强直刺激消失时的CSI50小于BIS50.结论:CSI与BIS一样能够较好地反映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微量泵泵注时对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30例臂丛麻醉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后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剂量依次为0.025、0.05、0.075μg·kg^-1·min^-1,每个剂量持续用药30min。于用药前、每个剂量用药30min后、及停药30min后5个时点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Ramsay镇静分级,同时评估是否有呼吸抑制。结果各时点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使用0.05μg·kg^-1·min^-1剂量泵注瑞芬太尼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而使用0.075μg·kg^-1·min^-1剂量泵注瑞芬太尼有17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微量泵注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但应注意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快速清创、简单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无创血管神经修复进行断肢再植。结果:24例再植上肢中,1例存活12个月因并发慢性骨髓炎及神经功能无恢复而截肢,1例术后早期因全身情况恶化,于第4天截除再植肢体,1例术后1个月并发移植血管破裂出血而截除肢体。其余再植上肢全部成活,经6个月~6年随访,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均有一定恢复。结论:对复杂性离断上肢,只要肢体远端较完整均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再植肢体可恢复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在适当的时机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行手术治疗,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撬拨复位并手法挤压塑形,恢复跟骨外形、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X线机臂下观察跟骨侧位、轴位,骨折复位及跟骨板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骨折三点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 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11足).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 跟骨外侧直切口,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