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附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癌肿瘤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方法。方法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CT扫描、X线片等确诊:患者气管右后壁有一大小约2.5cm×2.5cm×1.5cm肿瘤,距声门、隆突分别为6.5cm和5.0cm,约占气管管腔的2/3。经积极术前准备,静脉快速诱导肿瘤上气管内插管,开胸后左支气管插管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肌松药,应用各种有创监测及严密的呼吸道管理,并根据其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结果围麻醉期并发症处理及时,手术顺利,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的正确评估,麻醉插管方法的正确选用,术中、术后加强监护等围麻醉期处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患者女性,18岁,因机器辗压伤致右手拇指皮肤合并手背皮肤、虎口及大鱼际皮肤脱套伤5小时入院(见图一)。Ⅰ期行清创、脱套皮肤原位缝合,术后右手拇指皮肤及手背部分皮肤坏死、甲床坏死,拇指指骨与关节及肌腱完好。于术后16天行带足背皮瓣的(足母)甲瓣移植修复术。手术步骤:受区常规清创,于拇指掌侧近端伤口内显露和分离拇指尺侧指掌侧固有神经。于腕桡侧自第二掌骨底至桡骨茎突近4cm处作一斜切口,显露和分离桡动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并从此切口至拇指近侧  相似文献   
103.
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战士高强度训练后同侧腓骨应力性双段骨折3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骨折前参加高强度训练3~4个月.1~2个月前出现腓骨下段持续疼痛,训练后疼痛加重,无其他异常,跑步或跳跃时出现局部疼痛,腓骨远端畸形、反复活动.摄X线片示腓骨远端双段骨折,骨折移位.  相似文献   
104.
青少年与老年人盆腔动脉三维CT显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动脉造影,三维重建盆腔动脉并分析青少年与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的差异性。方法 青少年受试者为青年医务工作者,老年受试者为常规冠状动脉体检者,均无冠心病和糖尿病史。经肘正中静脉为受试者注射造影剂(速度为3.5ml/s)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技术重建盆腔动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分支。结果 青少年盆腔动脉显示良好,受试者均显示出3~4级以下血管,分支丰富并有弹性;而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差,只能显示到2~3级动脉,动脉僵硬且分支稀少。结论 青少年和老年人盆腔动脉形态存在差异,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显著降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动脉硬化有关。我们在进行盆腔动脉形态学研究时,需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理状态,盆腔动脉功能的衰退将导致血管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5.
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在多科室协同配合下成功行首例罕见大动脉转位胸腹联体畸形儿分离术 ,由于分离术麻醉方法选择适宜 ,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病例摘要 紫绀联体畸形儿 ,同为男性 ,10个月 ,5 90 0g。主体完整 ,呈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GA)、房缺、右房-左房通道畸形。附体无头 ,体内只有双肾和膀胱 ,可排尿。两体呈拥抱状 ,胸骨下端至脐上连接。主体SpO2 73% ,主体在上附体在下低流量吸氧时 ,SpO2 81% ,侧卧位则升至95 %。Hb 2 0 4g/L ,Hct 0 6 7,动脉血气分析 :pH 7 187、PCO25 …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连续PENGB组(P组)和连续FICB组(F组),每组25例。P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PENGB,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FICB,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两组患者术毕行神经阻滞自控镇痛。记录阻滞前即刻、术后3、6、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被动直腿抬高45°)时VAS疼痛评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24和48 h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前等待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导管移位和脱出、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结果 与阻滞前即刻比较,术后3、6、12、24和48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  相似文献   
107.
巩晶  刘健  高成杰  刑敏 《广东医学》2016,(Z1):293-293
患儿,男,8岁,体重25 kg,因双足畸形8年余于2015年5月11日入院。诊断:瓦登伯格综合征、双足畸形并赘生趾形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先天性聋哑。拟行右足畸形矫形术(图1~4)。现病史:患儿出生后发现双足畸形,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当时未行特殊处理。1岁时于某医院检查发现先天性耳聋。1年前因发现心脏杂音7年于外院就诊,行室间隔缺损缝合术,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瓦登伯格综合征。行双足正侧位片示:双足畸形并赘生趾形成。异常体格:发育迟缓,言语差,虹膜呈蓝色,先天性耳聋,胸骨左侧见约4 cm 长陈旧性手术瘢痕,右足第一趾骨外展、畸形,屈曲功能差,右足第二足趾缺如,右足三四足趾掌、背侧皮肤相互融合,无触痛,触之皮下跖骨间存在异常活动,感觉无异常,第三跖趾关节内侧赘生趾形成;左足第一二足趾、三四足趾其掌、背侧皮肤相互融合,无触痛,触之皮下跖骨间存在异常活动,感觉无异常,第三跖趾关节内侧赘生趾形成;双侧各足趾皮肤、感觉血运尚可。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WBC 11.01×109· L-1, N%36.6%, L%50.8%, RBC 4.96×1012· L-1, Hb 131 g/L,PLT 479×109· L-1。双足正侧位片示:双足畸形;双足 CT +重建示:双足趾骨多发畸形,考虑发育变异所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VSD心内修复术后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1、肌红蛋白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对判定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别于8个时点测定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血清cTnl、Myo及CK-MB水平均在阻断主动脉即刻(T2)开始升高,与手术前T1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以Myo升高最为显著,之后各指标逐渐升高,cTnl、Myo在开放主动脉后30 min(T4)达峰值,CK-MB在CPB停机后2h(T5)达峰值,之后水平逐渐下降,但至CPB停机后24h(T8)仍显著高于T1时点(P<0.01).结论 cTnI在判定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价值要优于CK-MB及Myo.  相似文献   
109.
我院2003年11月对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老年妇女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0例先天性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论 CPB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