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92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41.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CASMC)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的影响。方法应用20μg/L的IL-1β、10μg/L的IL-6各自刺激HCASMC,共同培养0、2、4、8、243、6 h后收集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IL-1β(0、5、20、40μg/L)I、L-6(0、5、10、50μg/L)刺激HCASMC,共同培养6 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细胞内PAPP-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在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PAPP-A的表达量在2 h时就开始发生上调,8 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PAPP-A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IL-1β:r=0.972,P=0.000;IL-6:r=0.941,P=0.000)。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6能促进HCASMC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PAPP-A的表达,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鼠疟开始应用于抗药性研究以来,对鼠疟原虫抗药性培育的方法、抗性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性机理的探讨等,积累了丰富的实验资料。系统地分析这些资料对于了解人疟原虫产生抗药性的客观规律和进一步试图克服抗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为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培育抗药性虫株的基本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一)培育方法体内培育抗药性虫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逐代剂量递增法和大剂量复燃法。 1.逐代剂量递增法:将动物分为若干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在解放军305医院老年病中心实验室完成。人冠脉平滑肌细胞37℃、5%CO2条件下常规培养。实验用5~7代的细胞,按2.5×105/mL密度接种于25cm2的培养瓶中,24h后换液,生长接近80%融合时进行如下处理:(1)应用质量浓度为10ng.mL-1的IL-6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在共同培养0,2,4,8,24,36h后收集细胞。(2)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L-6(0,5,10,50ng.mL-1)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细胞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因的表达量。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所得数据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onewayANOVA检验,两两比较应用SNK法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同剂量白介素-6刺激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量在2h时就开始发生上调,8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在不同剂量白介素-6刺激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白介素-6的剂量加大呈上升趋势。除5ng.mL-1和10ng.mL-1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6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介素-6能促进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志物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房间隔缺损时右上肺静脉血流的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脉冲式多普勒超声研究正常人和房间隔缺损房缺(患者)的右上肺静脉血流,发现房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具有显著特征,提出了房缺时的测定指标和数值,可作为诊断房缺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AMI患者55例作为肾功能不全组,56例肾功能正常的AMI患者作为AMI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肾功能不全组于穿刺成功后开始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AMI对照组全量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间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MI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3支病变比例(21.1%比43.60)、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1863.1±86.7)IU/L比(2371.5±126.3)IU/L]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TIMI3级血流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下降幅度及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剂肾病:AMI对照组无发生,肾功能不全组有3例发生(0%比5.45%,P〈0.05)。结论: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能有效再灌注心肌,降低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加,但需警惕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术后应加强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7.
直肠癌的治疗规范目前仍没统一,尤其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治疗方法争议较大,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此,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准确诊断、分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应用并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的应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在不同影像学对直肠癌评估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得出TR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指导应用价值,为进展期直肠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院内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CCU)明确诊断为院内获得性Tdp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家族史等,治疗过程中应用的药物、生化、心电图变化,发生Tdp后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例因服红霉素过量引起,3例冠心病并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12例为心功能不全.4例应用抗菌药物,5例应用胺碘酮,12例应用利尿剂.所有病例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低血钾10例,低血镁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补镁补钾,必要时电复律,9例给予临时起搏器提高心室率,10例仅药物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钾[(3.4±0.4) mmol/L vs.(4.7±0.3)mmol/L,P< 0.001]及血镁明显提高[(0.8±0.1)mmol/L vs.(1.1±0.1) mmol/L,P< 0.001],QT间期[(504.1±19.0)ms vs.(450.0±21.0)ms,P< 0.001]及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明显缩短[(512.9±12.9)ms vs.(477.1±11.5)ms,P<0.001].临时起搏器组室速发作、电复律次数低于单纯药物组.1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院内获得性Tdp是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但及时发现可以治愈,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正> 成人脑血管意外导致偏瘫的患者在步行中典型的表现是体位向患肢转移相对受限,患肢单侧站立持续时间比健肢相应地要短一些。加之健肢代偿性控制的改变,这些不对称性被进一步加重。对于这种双侧性运动异常,一般的观点是通过增强双下肢间重心转移能力的训练,以改善步型的不对称性和提高其有效性。对中风患者的一些运动再训练方案就是根据这个观点而设计的。虽然已有许多站立平衡研究提示加强重心转移活动的运动再训练方案改善了静态站立的对称性,但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在小儿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显微镜下Parks切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儿共68例(117只眼),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60只眼)和对照组34例(57只眼)。对照组患儿于术中接受有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观察组患儿术中接受无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比较2组患儿斜视度、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 d舒适度以及术后1 d、3 d、5 d、7 d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斜视度:2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94.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适度:观察组患儿术后1 d舒适度优的例数高于对照组,舒适度差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7.619,P=0.006)。(4)VAS评分:观察组患儿术后1 d、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d=3.847,t3d=4.367,均P=0.0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83,P=0.038)。结论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可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感,减少瘢痕形成,但在施术过程中需有更高要求的缝合技术操作,避免影响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