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四种常用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16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4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后用4种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的模型:钢丝正向内固定组、钢丝反向内固定组、缝线内固定组及螺钉内固定组。标本屈曲30°位在MTS上机施加30、60,90N的持续牵拉力,模拟Lachman试验,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在不同角度对膝关节进行扫描,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股骨、胫骨及膝关节结构模型。对各内固定组ACL的位移变化进行比较,数据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结果施加30、60N的应力时,各组间ACL股骨和胫骨附着点间距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加载90N应力状态下,缝线内固定组股骨和胫骨附着点间距变化最小,平均为(4.8±1.7)mm(2.5~6.2mm),优于其它三组。螺钉内固定组与钢丝反内固定组间在ACL位移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14),但均优于钢丝正内固定组(P<0.05)。不同应力下钢丝正内固定组向前平均位移最大,平均为(7.2±1.3)mm(5.6~8.7mm)。结论缝线固定膝关节稳定性优于钢丝反内固定、螺钉内固定及钢丝正内固定;钢丝正内固定向前平均位移最大,膝关节稳定性最差。螺钉内固定与钢丝反内固定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应用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152例脑卒中便秘患者采用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通便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首次通便有效147例,有效率为96.7%;经过25d治疗,治愈48例(31.6%),好转77例(50.6%),无效27例(17.8%),治疗总有效率为82.2%。结论应用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能有效解除脑卒中患者便秘症状,治疗过程安全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现实与虚拟互动技术及其在膝关节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现实与虚拟互动的骨科生物力学方法,对正常人体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验证该法对于关节内外结构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去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等软组织,保留完整的关节囊,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将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分别包埋。在膝关节标本上打上不共线的“立方体”形标志物,将实际膝关节、股骨、胫腓骨进行配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标志点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三维网像进行分析,并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分析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膝关节的三维空间模型结构,通过该模型可直接观察到膝关节内外结构的运动信息.能够进行力学分析和测量.分析结果证明其在仿真分析中是可行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重建人体膝关节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膝关节内部的运动信息,可直接进行结构力学仿真分析.模拟膝关节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分布,为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高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及其抗拉伸性能,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的膝关节标本16例,游离出前交叉韧带,对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厚度、宽度及其在胫骨棘止点处的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新鲜的标本通过MTS-858材料试验机测试前交叉韧带附着端的抗拉伸性能。结果:前交叉韧带呈水平位附着于胫骨棘及其周围的骨面,其断面近似于三角形,底朝前,尖向后方。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及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附着端横径为(11.3±1.4)mm、前后长径为(17.6±2.6)mm、周径为(49.2±6.1)mm、前缘距胫骨平台前缘为(11.5±2.6)mm、后缘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的前缘为(14.1±1.7)mm、计算附着面积为(96.6±8.3)mm2。前交叉韧带的最大载荷为(2546±89)N,最大变形量为(4.3±0.5)mm。结论:前交叉韧带的纤维分布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力学特性与临床上撕脱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2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1例。电针组采用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KOOS)。结果:电针组退出2例,温针灸组退出1例。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膝关节疼痛VAS评分:(6.33±1.32)分,(1.33±1.02)分,t=46.637,P=0.000;(6.21±1.29)分,(2.03±1.09)分,t=47.990,P=0.000;HAMD评分:(33...  相似文献   
26.
高彦平  辛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88-3289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部位随机抽取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的图像,分别对其图像质量及其扫描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它实现了短时间薄层大范围的采集,后处理功能强,图像分辨率高,提供的诊断信息多。结论:通过分部位随机抽取100例图像进行分析,认为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诊断精确度高,具有强大的一键式后处理功能及多个实用性较强的应用软件,可以大大提高痛变的诊断准确率。已经获得了临床的认可。  相似文献   
27.
放射科的两个主要防护群体防护意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X射线检查中X射线工作者,受检者及陪护人员是两个主要的防护群体,对二者的防护同等重要,但就目前情况看,这两个群体的防护意识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8.
怀胎十月,使原来比拳头还小的子宫迅速增大,直到分娩前能容下2.5~4千克重的胎儿为止。这让准妈妈经历了不少苦与乐,首先是沉甸甸的腹部凸起来,准妈妈必须“挺胸”、“突肚”;再者,怀孕后下肢呈外八字型,步行呈典型的鸭步。不知不觉中,腰痛慢慢缠上了准妈妈。  相似文献   
29.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关节镜的大量应用,人们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治疗有了更新的认识,国内外对该类骨折从损伤机制、治疗方法、术前术后功能评估、预后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非手术治疗和内固定方法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单纯凭经验的手法整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骨折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此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归纳,提出了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30.
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对胸部检查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有选择地行高分辨率螺旋CT(HRCT)扫描,制定了一套灵活的、比较切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扫描方案,现已对近200例患者进行了这项检查,临床效果明显。本文对随机抽取的60例已被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