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明确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钢丝、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关节功能良好;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2.4)分,术后1 a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5.1±2.7)分;钢丝组、丝线组、螺钉组等内固定之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丝线、螺钉复位内固定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三扳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60例AS早中期患者按照进入研究的顺序分为药物组(n=30)和手法组(n=30)。药物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手法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脊椎三扳手法。按自行研制AS调查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3个月时,手法组的腰椎活动度和指-地距离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6个月时,手法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离、胸廓活动度和VAS评分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脊柱三扳法可以改善早中期AS患者的胸腰椎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用针刺吸引或活检枪对肺周围性病灶或弥漫性病灶取活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特别是对用常规影像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对照组为11天,治疗组为8天,提示治疗组治疗时间更短。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现实与虚拟互动的骨科生物力学方法,对正常人体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验证该法对于关节内外结构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去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等软组织,保留完整的关节囊,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将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分别包埋。在膝关节标本上打上不共线的“立方体”形标志物,将实际膝关节、股骨、胫腓骨进行配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标志点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三维图像进行分析,并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分析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膝关节的三维空间模型结构,通过该模型可直接观察到膝关节内外结构的运动信息,能够进行力学分析和测量,分析结果证明其在仿真分析中是可行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重建人体膝关节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膝关节内部的运动信息,可直接进行结构力学仿真分析,模拟膝关节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分布,为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高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高彦平 《家庭医生》2010,(24):36-37
“妈妈,我腿痛。”7岁的琪琪周末跟着妈妈逛街,走了不多远就向妈妈诉苦。妈妈起初还以为孩子不想走路耍小性子呢,但孩子多次的喊痛还是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带着琪琪到医院来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正中神经损伤的促神经再生作用并与腕管注射的疗效相比较。方法对各种原因致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弥可保组:选择穴位注射弥可保,500μg/次,前两周每日1次,两周后隔日1次,1个月后停止,改用口服弥可保500μg/次,每日3次,服用2个月;腕管注射组:自腕管注射得保松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3ml。注射药物间隔时间为10~14d,注射3~4次,2个月停止;联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以口服弥可保和腕管注射为主,弥可保500μg/次,每日3次,服用3个月。结果联合组的患者在疼痛改善、两点分辨实验、大鱼际肌力及ADL等方面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弥可保组和腕管注射组,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对腕部正中神经损害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与腕管注射相结合可取得较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分布特征及其性别因素。方法 采用定量按压法,按其乳突附着部的前、中、后三部分,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健康受试者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扳机点进行检查,采取VAS疼痛量化评分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1)老年男性组VAS疼痛评分为5.226±0.331,老年女性组VAS疼痛评分为5.531±0.379;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青年男性组VAS疼痛评分为2.940±0.331,青年女性组VAS疼痛评分为3.982±0.405;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胸锁乳突肌在乳突前与乳突中、乳突中与乳突后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突前与乳突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压痛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以乳突前和乳突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于Hoehn-Yahr分级1.5~3.0级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l4),双侧病变针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对照组15例,口服美多巴,按照病人常规剂量服药分级。利用Webster量表和UPDRS运动部分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Webster评分示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尤其在运动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